其實,其他同學的爸爸也一樣,隻是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討厭”自己的有錢老爸(媽)。
應該不會討厭,因為他們總是炫耀自己的爸爸一年賺多少錢,炫耀家裏又買了什麼名牌車,搬進了多麼豪華的別墅,除此之外,他們很少談論自己的父母。也許除了炫耀有錢之外,他們的父母再也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
真的,這些孩子除了對此熱情外,心很冷的。記得我們班前年有個同學的爸爸破產了,但是舍不得讓孩子馬上離開這裏,就繼續讀了半年。可是在那半年,我們誰也沒有去關心過他,甚至有同學還罵他“有個沒出息的老爸”。我親眼看見那個同學哭了五次。後來,他自己主動退學了,再後來,他就進了少年管教所,因為他去搶錢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很是震驚:是啊!如果我們能夠多關心他一點,少誇耀一下自己的爸爸,或許事情就不會發展到那一步。所以我現在特別後悔,為什麼我們就沒有一點友愛之心呢?
今天,老師在課堂上講了這篇《友愛可以讓你找回自己》,許多同學都哭了,我想他們可能都想到了那個少管所裏的同學吧?
不知道我的同學明天會怎麼做,反正我自己要改變了。我一定要好好地去愛我的同學們,因為我們活著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愛,父母的愛、老師的愛,還應該有同學的愛。
懂得互助,才能獲得他助
“感動中國”人物叢飛先生這樣說: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叢飛先生說到做到,他一共捐款300多萬元去資助那些與自己非親非故的180多名山區的貧困孩子,讓這些貧困孩子因為自己的幫助而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對社會、國家、民族有用的人才。不管從哪方麵講,這些被叢飛先生幫助過的孩子應該是最感激叢飛的人,應該在叢飛先生病危期間給予他最赤誠的關愛。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叢飛先生病危期間,他很少收到那些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孩子的感恩之言。更讓人心寒的是,還有個別家長和孩子抱怨叢飛不再繼續資助他們,而使得他們的孩子再次麵臨失學的困境。
也許叢飛先生根本就沒有想過讓這些人給自己多大的回報,根本就不想讓這些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整天念叨自己的恩情,但是對此我們卻不得不說兩句。
為什麼這些孩子竟然無視叢飛先生的恩情、無視他的病情,而不給他隻言片語的感激與回報?也許我們不應該指責這些孩子,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可是卻又不能因為他們是孩子就放任他們。因為他們不懂得“感恩”,不僅折射出長期以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感恩教育”的缺失,更是因為這些孩子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將是他們今後生存、發展的大礙。
小建是一個山區的窮孩子。當看著和自己同齡的隔壁小妹妹都去上學了,小建很是著急。可是,他卻不能和媽媽說,因為爺爺去年上山砍柴被摔傷了,到現在生活都不能自理,而比自己大兩歲的哥哥偏偏又得了肺炎,終日需要吃藥。爸爸在外麵當民工,根本就不能拿回多少錢來。
懂事的小建對自己說:“以後有機會讀書,一定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不能讓家人再受這種折磨。”
可是,到他8歲時,還沒有人聽到這個孩子內心的呼喚。然而,小建聽著隔壁學校傳來的琅琅讀書聲,心裏就像長了草一樣。為什麼像我這樣的孩子會沒有書讀呢?他感歎著命運的不公。
在他9歲那年,村長領著一位老師到家裏來,說是接他去上學。當時,小建就“哇哇”地哭了起來:自己終於可以和他們一起去讀書了。
原來,爸爸的老板聽爸爸說起了自家的孩子想讀書卻沒有錢讀的事情後,決定幫助這個可憐卻有上進心的孩子。
就這樣,小建去讀書了,同時他也記住不久後回家的爸爸告訴他的那句話:“孩子,我們家窮,什麼都不能給叔叔,但是你有個聰明的頭腦,要好好學習。然而,讀書是重要的,可是不要忘記,把叔叔對你的愛傳給其他的小夥伴,在學校裏你要和同學們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叔叔家什麼都有,但是他們家需要你用愛回報他們。”
小建把爸爸的話刻在了腦子裏。在班級裏,他總是第一個到學校,把教室打掃幹淨、開窗通風,然後把每個同學的書桌都擦幹淨;天氣不好時他就邀請路遠的同學去他家過夜,最多的時候,家裏同時接待了14個同學。
班裏的小同家住十幾裏路的山頂上,學校又沒有宿舍,所以他不得不天天跑。自從小建到了這個班以後,他就再也沒有來回跑了,而是住在了小建家。
小建說:“我家雖然沒有給小同吃的飯,但是卻有讓他住的地方。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幫助他,讓他少受點苦。因為叔叔出錢讓我讀書,不是光讓我讀好書就夠了,還要學點做人的道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同學,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