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三月陽春,彩蝶紛飛。
永嘉岩頭古鎮迎來了開春以來的,第一個集市,熱鬧非常!七彩布匹;竹椅竹床;木偶玩具應有盡有。商人們早在去年就備足了貨,普通百姓,也將地裏種植的土特產一板車板車的往鎮上拉,賣了錢好換自己平常所需,往往買了田耕工具、布匹等物,這些平常不一定買得到,也沒今兒便宜。最歡樂的是一些十多歲的女娃娃們成群結伴的,滿街的轉悠,也不覺得累!
街頭到處有麥稈做的精巧飾品有塔、橋、亭各種形狀,栩栩如生,引得很多小娃娃吵鬧著要買,尤其那編成的風車,隨風溜溜轉著,仿佛時光機,歲月就在這樣的轉動中悄然溜走。
街東頭一個老頭子坐在幾個大酒缸後麵,酒缸上邊貼了兩張紅
紙,用粗大的毛筆寫了“燒酒”。燒酒是一種楠溪江人用自己種的稻米采用自釀燒製而成的白酒,當屬永嘉特產之一,香味濃厚,遠遠就能聞見它獨特的醇香,讓酒客忍不住就要咽口水,不自覺要朝酒店走去。
近日那鎮上的春草堂又開學了,這些年因為動亂不安,早先的學堂倒閉多時,娃兒都沒能上好學,有條件好的人家,把孩子遠遠的送到別處去上,但也免不得跋山涉水舟車勞頓,一般百姓家的孩子,便隻好輟學在家幫忙。春草堂據說是因為退休下來的一個朝廷官員,告老還鄉,看到這般境況,頓生憫愛之心,要為家鄉盡點力,到底曾經高官,做起事來果然極富效率,不但重整學堂,自己親力親為就做起了院長,改春草堂為春草書院。此人具體曾為朝廷幾品官員已無可考,但聞娃兒她娘說是誰誰誰他家親戚,姓金,名監督,好生奇怪的名字。
書院落成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永嘉,書院招募先生的告示還沒貼出,方圓十裏的秀才就爭相來應聘,院長經過層層篩選,選定的幾位先生都是才學過人,比如新聘請的章先生,名喚季風的就不尋常。
據孩子說,這位先生非但書法過人,文采一流,醫術也不弱,剛來不久就做了件轟動全鎮的事兒。就是先前隔壁夏美村裏一個老太太眼疾十年,幾近全盲,這老太太老伴去世的早,唯一的兒子兒媳又不幸英年早逝,就留了個孫子跟她相依為命,她疼愛這孫子,雖然經濟拮據,但聽說書院重開,便求告自己的哥哥接濟,好歹上娃娃識得幾個字,如今自己成了瞎老太婆,可能不讓自己的孫子成了睜眼瞎。一日她娃因為照顧他姥姥上課遲到,這先生便問緣由,得知實情非但沒有責怪學生,還特特去他家幫他姥姥就診。
原是這位阿婆兒子兒媳婦因病去世,這白發人送黑發人乃是人間最大不幸之一,她日夜啼哭,傷心過度便哭瞎了雙眼,又因無錢醫治就拖了這麼多年。先生了解來龍去脈,仔細診斷後,從隨身帶的藥箱裏便拿出銀針給針灸起來,隨後開了附藥方,看著也很尋常無非是:金菊花、紅棗、冬梨、白術、枸杞,熬湯提汁,內服外用,不到一個月,這阿婆竟漸漸開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