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當年的往事(1 / 2)

“看看外麵有沒有人,把門關緊。”他說道。

整得神神叨叨的,我無奈隻好到門口張望一下,昏暗的走廊裏空無一人。我們這個地方屬於圖書館禁區,平時根本沒人來。我把門鎖好,走了回來。

“隨我來吧。”梁憋五慢慢悠悠向後麵去,我趕緊跟上。

到了後麵的資料密室,他掏出磁卡打開金屬門,看看我說:“你不是一直很好奇嗎,現在我帶你進去。有許多資料我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你不能光聽故事,也得幫著分析。”

他推開門走了進去,我搓搓手跟在後麵,也進了資料室。

資料室內部沒有想象中的神秘。就是一排排資料架,上麵分門別類插放著一些很老的書籍,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資料夾,放眼看去,密密麻麻,浩如煙海。

“一份資料裏麵便記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梁憋五道。

他從架子上取出一份很大的資料夾,放到桌上,招呼我過來。然後很小心地打開夾子,裏麵是一張頁麵已經發黃的剪報,不過豆腐塊大小,是從一張大報紙剪下來的。我拿過來仔細看看,這是一則寥寥幾句話的新聞,沒有日期沒有地點,中間還配了一張模糊不堪的圖片。

上麵都是繁體字,我隻能逐字逐句挨個辨識,新聞大概意思是,近日肅清一小夥反叛份子,他們代表著反動的封建勢力,是敵人藏於隊伍內部之奸細。對於敵人當然采取非常手段處決……

再細看看照片,背景是江邊長空,沿著江灘跪了一排人,雙手綁縛在身後,低頭負罪。在這些人身後站著行刑隊,一人腦後頂著一隻槍。

我看明白了,說道:“這就是當年你爺爺的事?”

梁憋五有些茫然,不知在想什麼,我叫了他兩聲,他才勉強笑笑點點頭。

“三十二個人,就這麼槍斃了。”他聲音顫抖,伸手從衣兜裏摸出包煙,意識到這裏是資料室,歎口氣又收了回去。

“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問。

“咱們縣西麵有一座嶺子山,你知不知道?”他反問我。

那當然知道了,這座嶺子山非常有名,據說在清朝中後期,洪楊之亂時翼王石達開曾經領兵在那裏駐紮過。嶺子山還專門有一處古跡叫做下馬嶺,上麵修了閱兵台,據說石達開就曾在那裏下馬閱兵。

在我還是學生時代,縣裏上學的時候,經常和同學到那爬山玩。不過據老人們說,那個山不怎麼幹淨,經常鬧鬼,死過不少人。後來學習緊張,加上家裏管得嚴,就再沒去過。後來到了城裏上大學,畢業工作,一晃也有十來年過去,如果不是梁憋五提醒,我壓根就忘了有那麼一座山。

梁憋五走進資料架,又拿出一份資料夾打開給我看。這裏夾著一頁泛黃的脆紙,放在真空保存袋裏,看樣子年頭更久。我狐疑看看他,拿起來看,不明所以,說實話這份資料更難看懂。從上至下書寫,而且盡是繁體,用詞極古,讀的這個拗口晦澀啊,就像讀天書一樣。

不過大致意思還是勉強看明白,這應該是清朝年間的筆記小說,裏麵記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主人公被稱為“義王”,就我了解,聯係上下文,應該指的是翼王石達開。說翼王別離天京,轉戰西征,來到某地臨時省會春水,整頓兵馬,就地休整。後麵幾句話是誇翼王的文治,說他開科舉試,招攬人才,製定稅法,各安其業。這一日,有鄉鄰張劉等老者慕名拜會翼王,相談甚歡,談到了嶺子山。劉姓老者說嶺子山有一石窟如井,深千尺而不見底,據傳為周朝文王取天材製卦錢開鑿而出。那石窟,暗藏天下走勢,能知蒼生之運。

翼王那時候正是職業生涯低潮期,天京高層內鬥,他舉兵名為西征,實則流放,雄心壯誌不得舒展。聽到這話,他有點心動。轉一日,石達開攜親信數十人,由老者帶路,就到了嶺子山那處石窟山洞。翼王僅攜火把佩劍,進入洞窟,三日而不出。就在眾人戚戚,要進去找時,翼王爬了出來。文中形容他“神色惶然,麵中失色,坐愁歎。”命兵士若幹,鑿石填坑,把洞窟就地掩埋。翼王當時說了一句話,蒼生苦,此地大不祥。

後來還真是一語成畿,翼王兵敗大渡河,成為清兵階下囚,最後淩遲處死。真是不祥啊。

看完這段記述,我抬起頭,看到梁憋五背身而立,站在窗前,癡癡地看著外麵。我忽然心念一動,隱隱約約有了些感覺,莫非當年他爺爺的死和這個神秘的石窟山洞有關係?

“看完了?”梁憋五轉身問。

我點點頭,用手指敲著桌麵,把我剛才的想法說出來。梁憋五點點頭:“你猜的很對。那座石窟當年確實被人填上,洞口壓了塊巨石,但到底是不是石達開搞的,這就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