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在破落的廟宇裏相遇。“這個廟為什麼一片荒廢淒涼呢?”甲和尚觸景隨口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是和尚不虔誠,所以諸神不靈。”乙和尚說。

“一定是和尚不勤勞,所以廟產不修。”丙和尚說。

“一定是和尚不敬謹,所以信徒不多。”甲和尚說。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最後決定留下來各盡所能,看看能不能夠成功地拯救此廟。於是甲和尚恭謹化緣招呼,乙和尚誦經禮佛,丙和尚殷勤打掃。果然香火漸盛,朝拜的信徒絡驛而來,而原來的廟宇也再度恢複了鼎盛興旺的舊觀。“都是因為我四處化緣,所以信徒大增。”甲和尚說。“都是因為我虛心禮佛,所以菩薩才顯靈。”乙和尚說。“都是因為我勤加整理,所以廟產煥然一新。”丙和尚說,三人為此日夜爭執不休,廟裏的盛況逐漸一落千丈。分道揚鑣的那一天,他們總算得出一致的結論:這廟之所以荒廢,既非和尚不虔誠,也不是和尚不勤勞,更非和尚不敬謹,而是和尚不和睦。

朋友之間,講究的就是和睦共處、互幫互助。可惜這三個和尚不知其真諦。

然而你及你周圍的人,又有誰能深刻理解朋友的含義及真正的存在價值呢?

有人或許告訴過你,朋友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無私與奉獻,而且友誼的手臂長得可以伸到地球的另一頭。又有人或許告訴過你,朋友得用心去交,正可謂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用真心換來的友情才會地久天長。還有人或許告訴過你,朋友?世上哪來的朋友?無非是利益驅動下的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當然,你聽到或看到的關於朋友的話題或文字要比這多上許多,然而有一點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你聽到的或看到的越多,就愈困惑:“朋友,你的真正內涵又在哪裏呢?你是如握在手中的茶杯般讓人能真切地感受到溫暖,還是掛在遠方的月亮——雖然迷人,雖然明亮,但卻遙不可及?”

困惑終歸是困惑,它怎麼也掩藏不住心底萌動的欲望——我多麼渴望擁有眾多的朋友啊!哪怕隻有一兩個知己也好。好讓我在孤燈隻影下尋得幾絲慰籍,也好在傷心孤苦時有幾分咀嚼,也好在失敗或失望時有幾許的牽掛與企盼。

是的,我們應該用一種博大的寬容去對待各種關於朋友的理論、定義和假說,我們應該用一種平靜的目光去注視各種朋友的存在。然而我認為這些並不重要,關鍵是你既然和他或她有緣相識,有意結好,那麼怎樣讓他或她敞開心扉接納你,才是最為重要的。被拒之門外了,我們又徒喚奈何,又枉談什麼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