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喜歡你的人一下子就從心理上去接受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春秋時期,晏子出任齊國宰相,並奉命出使吳國。
吳王聽說晏子奉命出使吳國,就對負責接待來賓的大臣說:“這位晏嬰,不但是齊國有威望的相國,文韜武略無所不能,還善於應變,對答如流,若能使他屈服,不是可以顯示我們吳國能人輩出嗎?”
一位禮賓官員出主意說:“這好辦,等他晉見時,可傳呼說‘天子傳見’,看他怎樣對答。”
第二天,晏子一行來到吳王宮,剛下車就聽到一陣威嚴的呼喝:“天子傳齊國晏嬰上殿,請——”
晏子一愣:吳王明明是個諸侯,怎麼敢狂妄地自稱是天子呢?他正不解時,又聽到一聲:“天子請晏子相國晉見——”
晏子故意板著臉,動也不動。
吳國的禮賓官以為他沒聽清楚,走過來朝他第三次呼喊:“天子請齊國晏嬰晉見!”
晏子頓時表現出非常驚訝的樣子,對禮賓官說:“我奉國君命令,是要出使吳國麵見吳王的啊。怎麼會不明不白地來到天子的宮外?請問,這裏離吳國有多遠?吳王又在哪裏啊?”
禮賓官怔住了,他隻得如實稟報吳王。吳王沒有辦法,急忙吩咐請能言善辯之士前來,再對晏子發難,又吩咐說:“就說‘吳王有請晏相國’吧!”
晏嬰進了吳王宮,還沒拜見吳王,就有吳國大臣問道:“我聽說齊國是薑太公所封之國,兵甲敵於秦、楚,貨財敵於魯、衛。為什麼自從桓公以來,內亂不息,宋、晉征戰,如今朝晉暮楚,四處奔走,到處倚附強國,好似寄生蟲?齊侯不是有大誌嗎,晏相國您不是很有才能嗎,為什麼不思大展宏圖,重振霸氣,反倒來我們吳國聘好,甘為仆呢?”
晏子見其不懷好意,遂揚聲答道:“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雄。自從周喪失民心後,王霸迭興,齊、晉在中原稱霸,秦國在西戎稱霸,楚國在南方稱霸,雖說是人才輩出,也是氣運使然。大家都知道,以晉襄公的雄略,也難免國喪內亂;秦穆強盛,後繼乏人;莊王之後,楚國也遭受較大的戰敗經曆,豈止是齊國有興衰之變?我們國君上知天運之盛衰,下達時務機變,所以才養兵蓄銳,靜待時機,今日與吳國聘好,乃是鄰國往來的禮載在典籍上,哪裏有臣仆之說?如果說兩國的往來以倚附強國者自認臣仆,今日齊國遠強於吳,豈不是吳國成了齊國的臣仆嗎?”
吳王見晏子不卑不亢,遂生羞愧之感,斥退了那個辯士,對晏子以禮相待,兩國定下了友好盟約。
對於不喜歡你的人,你在非原則問題上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作適當讓步;但在原則問題上,你一定要堅守規則,大可不必委曲求全,對方反倒會欽佩你的膽識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