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甘願做三級(1 / 2)

“恩,九爺的話,我都記在心裏了。”

李德發被朱九明這麼一說,心裏寬敞多了,張銳現在有傷在身,還有跟荊康的約定,肯定顧不上自己了。

尹俊給朱九明帶了不少冬蟲夏草,都是江西那邊的野山上搞的,非常名貴,他弄這些東西就是要當自己的敲門磚,他發現渤海的領導都很“土”,你送錢,他不缺,也不稀罕,不敢收,但送冬蟲夏草這種名貴的養生藥材,他們就會很喜歡,好似這種稀罕物,可以給他照亮前途,升官發財一樣。

“九爺,你搞的這麼大,讓小弟很是慚愧啊,連你的百分之一都不及,今天往這裏一坐,才知道差距,真是連說話的膽都沒了。”

尹俊這種南方人,都特別生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從朱九明的言行舉止中可以聽出這是一個特別好麵子,喜歡聽順風話的人,所以,尹俊也昧著良心說起了昏話,“啥時候小弟能混到你的十分之一,此生也算無憾了。哎。”

呼!

尹俊這一番表露可是把朱九明給說樂嗬了,他跟尹俊不熟,隻知道這是個幹房地產的老板,司職江浙集團的要員,不說是多麼牛逼,但起碼也是個不小的人物,單單在李家莊的村居改造工程就得賺上億。

“哎呦,你可別挖苦我,我都老了,就算那些年有幾分薄麵,年代也不同了,現在就是混著玩玩,相反是你,那才是真正賺大錢的買賣,特別是渤海,很有潛力的城市,現在不說是百廢待興,也是急需一場發展的革命,看著吧,等明年市裏馬上就會改變策略,以點擊麵,麵向全國招商,建造真正的能立足江南省甚至在全國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標建築,也隻有這樣,一個三線城市才會真正被帶動起來,渤海油田現在後勁越來越小了,說到底要發展,還是得靠政策,靠政府。”

朱九明被尹俊這麼一誇,原本張輝忠跟他在一起單獨聊的一些機密話也忍不住說了出來,“咱都自己人,不妨透露你個信,明年在東一路市裏要圈地,招商蓋一片以六十層超五A級寫字樓為領銜的商業圈,到時候將會過去很多市直單位,國企,油田三產,地方企業也將入駐,整個渤海的發展重心將由西到東遷移,一直把渤海一路到八路都開發出來,那一片鹽堿地荒廢了這麼多年,也該拾掇起來了。”

呼!

這可是整個渤海未來幾年的發展基調啊,按理說這種事是不能提前外流的,要是被著有心機的人得知,肯定會弄的風言風語。

尹俊聽後,很是激動,他意識到自己一舉登頂的機會到了。

因為朱九明是張輝忠的貼身小弟,而張輝忠管著建設,不管是圈地還是招標或者開工以及付款,都會相當的決定權,換句話說,把他倆弄好了,這個投資上百億的項目,肯定是可以玩一玩的。

“那真是太好了,渤海的老城區已經是有些難以克服的問題了,裏麵夾雜著城市人口,村居人口,油田人口,各有各的地盤,各有各的想法,想把這三夥人揉捏到一起,是幾乎不可能的,城市人的斤斤計較,村居人的不講理,油田人的小肚雞腸,思想閉塞,這都是無法改變的,因為生活環境,生存環境老早就決定了的。重新開發一片新城區,慢慢的把高收入,高素質,高學曆的人和單位弄過去,成立渤海的精英地帶。”

尹俊說道。

“恩,就是這麼個意圖,渤海現在是有實力,有潛力,但缺少有針對性的規劃和計劃,很多時候都是憑個別領導的個人意誌就把一條街甚至一個縣區給修整了,當時紮一看還覺得湊合,可沒幾年問題和矛盾就出來了,一刀切的粗線條管理和發展是絕對不行的,所以市領導們研究決定重新發展一個新區,計劃總建築麵積要在二百萬平以上,投資上百億,市區和機關單位到時候可以入駐十多萬人,慢慢還會擴建,爭取分出東西兩城,西一到西五那塊就叫西城,東一到東八這邊就叫東城,都屬於城區,隻是定位和曆史不同。以後不管是科教、文化、政治、居住環境、人文水平和素質都將著重發展東城,至於西城那邊,魚龍混雜,太難管理,市裏基本上是放任自由,不說是自生自滅,基本上也差不多。”

朱九明能混到現在,可不隻是會打打殺殺,腦子轉的非常快,很有想象意識和規劃思路,想個事情比張輝忠想的都周全,而且特別有特點,這個東、西城的概念,其實就是他的一次無意之談,激發了張輝忠的思路,他幾經思慮,找到高博提出了這個想法,而高博從開發區撤出來後,肯定得找個“硬活”管一管,而張輝忠這個主意,基本就是給高博砌的奶油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