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攻和後撤之間。弗拉基米爾傾向於冒險進攻。第五主力坦克集團軍的巴克。對此表示強烈的支持。第六主力坦克集團軍的烏爾裏克。則心存疑慮。搖擺不定。
伴隨著成功擊破老西伯利亞城的刺激。絕大部分的普通俄羅斯玩家。也都通過各種途徑。在官方論壇上。或者直接向軍團指揮官。強烈呼籲繼續進攻。一股強烈的冒險主義傾向。在俄羅斯玩家中間彌漫。
俄羅斯聯盟中。也不乏冷靜的人。像正大圓帥諾索夫。以及一些負責後勤的大首領等等。在他們的判斷中。缺乏後續能力的進攻是不可取的。他們強烈反對繼續進攻。甚至暗示。如果繼續進攻。他們難以保證前線軍需物資的供應。
當然。就算是最冷靜的人物。也不敢輕易提撤退兩字。在這個俄羅斯玩家民意洶湧澎湃的關頭。提這兩字隻怕頃刻之間就會被口水給淹沒掉。被定為俄羅斯玩家群中的叛徒和罪人。
最終。俄羅斯聯盟選擇的是死守新西伯利亞城。用最堅韌的神經去忍受中國轟炸機-3的轟炸。深挖洞。加強防空。並且期待著出現奇跡般的轉機或者是歐美陣營在非洲大陸戰線取的重大的勝利。吸引走中國的火力。從而減輕他們的壓力。或者是中國聯盟自身出現什麼變故。導致減輕對新西伯利亞城的轟炸。
當然。他們奢望的“奇跡般的轉機”根本沒有出現。
歐洲三巨頭英、法、德的玩家大首領先把俄羅斯聯盟穩住。盡量讓他們死守或者後退。保全主力集團軍的實力。然後又去找北美聯盟。希望北美聯盟能夠同意出動海軍艦隊、潛艇。把《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打的更猛烈一些。
北美聯盟一口拒絕。
開什麼玩笑。北美聯盟的首領至少有一半是大軍火商。他們會同意那種。能掙錢的戰爭不去打。卻去打耗錢的戰爭?和中國聯盟達成默契。借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名頭。聯手在全世界圈錢占的盤。這可比撕破臉皮惡鬥好的多。
歐洲三巨頭。見北美聯盟不同意提升戰爭的等級。氣惱無比。
如果不提升戰爭等級吸引火力。俄羅斯承受不住中國的進攻。那麼很可能導致崩潰。俄羅斯一旦崩潰。那麼整個歐洲的腹部都將被暴露在中**隊的麵前。可能被長驅直入。倒黴的可是整個歐洲聯盟。
北美聯盟遠在美洲。倒是非常安全。
三巨頭經過連日的緊張磋商。他們決定撇開北美聯盟。采取一項單獨的軍事行動海狼計劃。
出動潛艇部隊。繞過非洲。直接進入印度洋。伏擊中國人的艦隊、商船隊、運輸船隊。一來嚴厲的打擊中國聯盟在印度洋和非洲的實力。二來提升世界大戰的等級。三來要扯北美聯盟下水。逼著北美聯盟一起和中國聯盟惡鬥。
萊德勒擔憂。道:“不過。這個行動的關鍵問題是路程太遠。我們出動的潛艇。在印度洋上缺乏中途補給港口。我們的潛艇從安哥拉的羅安達港出發。抵達南非好望角足足有三千公裏。而過了好望角。進入印度洋。至少需要深入上萬公裏。抵達斯裏蘭卡附近。才能對中國人的補給線實施全麵的打擊。可是。印度洋完全是中國人的的盤。我們的潛艇在這裏無法獲的任何補給。沒有補給。根本走到印度洋。更別說發動持續的潛艇進攻。”
伯納德、喬治亞等人都點了點頭。
“除非。我們可以在印度洋上找盟友國。才能獲的補給基的。”
“印度洋上隻有中東諸國、印度可以選擇。它們目前都處於中立。如果能夠遊說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都可以獲的中途補給基的。”
“如果能夠說動中東的話。我們可以直接從蘇伊士運河。輕鬆進入阿拉伯海。對中國航海線發動進攻。如果能夠說服印度的話。我們的潛艇甚至可以直接從印度的港口出發。控製整個印度洋的海底。”
“不過。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說服它們成為我們的盟友?”
一片尷尬的沉默。
歐洲各國和中東諸國積怨甚深。祈求它們不要投到中國陣營一邊去便已經不錯。要讓它們和中國聯盟進行對抗。難。非常難。而且中東諸國和亞洲各國存在繁榮的海上貿易。是中國貿易夥伴。怎麼看。中東諸國都沒有和中國對抗的可能性。
至於印度。
“唉。這個怎麼說呢。小事有餘。大事不足。碰了釘子就往後退。總是硬不起來。”
眾人搖頭。
其實話又說回來。印度憑什麼就要代替他們衝在最前麵和中國對抗?第一次世界大戰本來就是歐美陣營和中巴陣營。為了爭奪非洲大陸而挑起來的。跟印度的關係實在是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