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饑荒流離(1 / 2)

百年一遇的洪水,衝得江南百姓流離失所,鄉間餓殍遍野,有些村子的農人已經易子而食了。

路邊倒著許多奄奄一息的人,因為生病或饑餓,他們已經瀕臨死亡,活著的人眼中,對他們並無太多憐憫,反而會搜遍將死之人身上有無還有利用價值的物品,好拿去交換食物,連衣服都不留下——這些餓殍大多是一絲不掛的。

農婦懷裏的孩子還在睡著,身上瘦的皮包骨,肚子高高的鼓著——長期饑餓的孩子往往是這樣的。身旁一個大約四歲的女孩,衣不蔽體,歪在母親身邊,頭上稀疏發黃的淩亂頭發已經打綹,粘著泥土、樹葉、雜草,無規律地貼在頭上;臉上瘦的一樣就能清晰地看出骨骼,眼睛突突著,眼神黯淡無光,身上同樣是皮包骨頭。母親哄著懷裏的孩子,女孩爬去一旁扣髒水坑裏的泥往嘴裏塞,母親也顧不上管。

這年月,誰還顧得上孩子呢,特別是一個女孩。

農婦的丈夫出去討飯了。

災民太多,城裏的官爺怕流民進城鬧事,緊閉城門不許災民進城。去討飯,隻不過是撞大運罷了,都是災民,哪裏還有多餘的糧食給其他人。

這幾天,總有一輛馬車從城裏出來,到這饑民遍野的城外,馬車上的幾個人,是來給饑民送糧食的。

送的糧食有玉米麵窩頭、白麵饅頭,每天都有人去領,前幾天旁邊的一家人就去領了四個玉米麵窩頭和四個白麵饅頭,又能多活幾天了。

不過,那家的小男孩卻沒有再見到。

當然,糧食不是白送的,是——拿孩子換的……

每天,馬車都會來。每天,帶來吃食,帶走——孩子。

吃人,不是饑餓到一定程度,是不會發生的事情。易子而食,不過是騙自己吃下孩子、讓自己能活下去的方法罷了。可易子而食,畢竟也是要犧牲自己孩子性命的。

農婦不忍心,這是自己十月懷胎辛苦生下的孩子。

她那麼小卻已經那麼懂事。不過兩三歲的年紀,就知道父母不易,不再哭鬧著向父母撒嬌,已經知道幫著父母幹活,過籮、燒火、拾柴……都幹得不錯,還會和父母下地幹活,幫著撒種子——她撒的種子每年都是長得最好的。

弟弟降生,父母把精力全給了家裏的男孩,她突然遭受冷落,但是沒有哭鬧、沒有怨言,也把自己的精力都給了弟弟,幫助父母小心地、兢兢業業地照看弟弟。家裏窮,吃不飽,她把吃的讓給弟弟。處處讓著弟弟,哪怕受了弟弟欺負,也把委屈都咽到肚裏……她知道,弟弟才是父母最心愛的,那麼,自己要全力嗬護父母的所愛。

唉,可惜她不過是個女孩子啊!農婦心裏歎道。

看著這個瘦骨嶙峋的小女孩,盡管丈夫和自己說了幾次,還是舍不得的。

她前麵的兩個孩子都沒有活到滿月,她是自己第一個長大的孩子啊!

還記得她的出生雖未給家人帶來太多喜悅,但是對於自己,已經足夠了。看著女孩一點點長大,農婦還是滿心的歡喜。

這孩子常年吃不飽,還要幹活,雖然已經快五歲了,看著卻像還不到四歲的。農婦憐惜這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