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宮宮主知道自己身上背負著什麼,他必須要做點什麼,隻是饑荒這種事關乎老天,我們終究隻是凡人,無法去改變天意,所以布達宮宮主決定,進京借糧。”
“幾百年前的藏西,和京門城的關係怎麼樣的我無從知曉,但通過一些典故不難看出,關係其實並不好,甚至很多時候還處在相互挑釁的階段,今天你打我,明天我就找你麻煩,這種關係下,想要借糧可以說是癡人說夢。”
“布達宮宮主還是決然隻身進了京門城,當時城門口似乎正好有一個讀書人,他見到了宮主那身專屬藏西的打扮,因為當時兩方關係比較緊張,所以讀書人實在沒有忍住,就上前問道,你為何敢一個人出現在此地,宮主回答說,借糧,為天下蒼生。”
“所以讀書人回家就寫下了一人一畫借糧的典故,這些記載有據可查,應該是真的。”
“當時讀書人特別詫異,又問,憑什麼覺得我們會借糧給你,借糧給你讓你們吃飽飯繼續來打我們嗎。”
“宮主笑笑,說兩個鄰居平時打打鬧鬧,那是正常的,如果等到一個真快餓死了,我相信另一個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讀書人當時嗤之以鼻,餓死了才好呢,省的打來打去天天煩心。”
“宮主說那可不一定呢,有一個餓死了的話,他家的房子他家的地早晚是要被另一個陌生人給占去的,萬一是個潑皮流氓,那將來受欺負的可就要換一個人了。”
“讀書人好像愣了愣,倔強的梗著脖子說別說是流芒地痞,就算是惡霸來了也不怕。”
“宮主沒有再說話,笑了笑就走了。”
“可想而知,連一個讀書人看見宮主都是那副反應,宮主要在碩大的京門城借糧回去救命,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我想象了一下宮主四處碰壁的畫麵,在座的都算是京門城有名有姓的家族,我想如果你們祖輩有心的話,應該會在家書上記下一筆,或許是嘲笑宮主的不識好歹,或許是為拒絕宮主而沾沾自喜。”
“在我宋家的記載上,宮主是在進城後的好多天後才來到的我宋家,那時候宋家還隻是京門城裏一個小小的世家,比起在座的很多都不如,在那種混亂的時候,能苟且偷生豎起一個世家旗號確實已經很不容易,當宮主上門借糧的時候,我的祖輩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這倒不是說把糧食借給了他們自家人就會餓死,而是第一反應加入把糧食借給了他們,等他們緩過勁來就會再來打我們,這跟城門口的讀書人的反應一模一樣。”
“不過我祖輩看宮主確實很狼狽,似乎幾天來都是露宿街頭,於是當場拒絕的話始終說不出口,心下不忍,就把他請進家門,給他吃的喝的。”
“宮主很客氣的吃完,並沒有再提借糧一事,隻是從取出一幅畫,撕下畫的一角交給我祖輩,說,將來一定有所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