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韋總裁為投誠的兩班大臣們安排工作(2 / 3)

吳雪霞不敢再說這個話題了,輕輕地嗯了一聲,“我不說了,這花園是很好,可惜冬天沒有什麼花。一切都很順利啊,總裁還不開心嗎?”

“不是不開心,我現在覺得很輕鬆,眼睛發亮,步履輕盈,看來,朝鮮的問題,暫時能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是收尾工作,安置那些願意投靠我們的兩班大臣,再安撫好京畿道和黃海道的老百姓。”韋寶抬頭看著頭頂的一株冬梅。

雖然是冬天,但是這個花園還是有不少冬天開花的植物,冬梅、一品紅、長生草、鐵筷子這些。

看不清是歲月臉龐,估算不到是人生未來,雖然可以求佛許願,三生長生天何處不是歸岸,何處不是菩提落葉,縱觀繁華落盡不過草木枯榮,行走人世來去間隻道各自晚安。

韋寶走在這異域的豪宅花園中,心思卻仿佛回到了現代。

那一片世界,現在對於韋總裁來說,陌生而又溫暖,能想起來的,不再是當初身為社會底層渣渣所經受的不好的事情了,能想起來的,大都是讓人高興的事情。

無邊的世界說不清誰事誰浮誇,江水濤濤拍岸粼粼五彩,是黑夜恩賜還是人間創造,也不過就是時間碾碎一世時光。

江上來去遊船,滿載來去匆匆人群,觀兩岸夜色卻也有妝點旁人看向江中目光,各種語言音色,彼此說著那些瑣瑣碎碎,歡笑還是愁眉,不過就去滾滾東去江水,誰又記得今日繁華還是昨日悲涼。

輕霧籠罩天空不見星月,可是心有繁星就如照看明月,霓虹變幻著七彩,身處城市中央,卻不知該往何處還是回到何處。

有時候,韋總裁總想找個熟悉的臉孔,但隻能看著廣告牌上那些來去不變的人或者不變的品牌,漸漸變得麻木的審美疲勞,最後不過落下無奈的歎息,原來世界無聊到如此極致。

對於很多人來說,彼處就是遠方,那麼多滿懷揣著理想,最後不過像春天那張落葉,消失在本該精彩的季節,落幕在繁華深處。江畔來往的人手牽著手,或者緊緊依靠著,或是三五成群肆無忌憚的說著笑著,世界本該如此,活在當下的時光,必須無所顧忌的揮霍,不再重來的青春與年華,或是短暫的歲月。遠處總有跨過兩岸的大橋,可是我寧願這樣看著,因為過去了我也是這樣看著,不去默默地感受此刻孤獨的繁華,或是靜靜地聆聽世界每種聲音,哪怕最後變成噪音,也好過身處在寂靜的荒漠。

沒人會在記得那些隱藏在地基下的點點滴滴,眼中的盛世繁華,又何必眷戀那些遙遠的滄桑,輕輕走在嶄新的道路,心卻想象未來覆蓋它之上另外一個繁華。

想不出也不用想,畢竟彼此都成為零星的塵埃。

當晚,韋總裁睡了一個好覺,仁川的寶軍無聲無息的來了,李倧和王室,兩班大臣,軍隊,無聲無息的走了,將漢城,還有整個京畿道,黃海道,都留給了韋寶和天地會。

韋寶並沒有讓人特別的去對中立派的兩班大臣,以及已經公開表示過心向天地會的朝鮮兩班大臣說什麼。

但是這些人都不約而同的留了下來,沒有隨李倧離開。

這幫人自己很煎熬,因為他們不能確定跑到韋寶這邊來,會比在朝鮮朝廷更好。

韋寶也很煎熬,要安置這些人,不容易。

因為這些是封建體製下麵培養出來的官員,大都是世襲的貴族,屬於根深蒂固的封建人才。

而且,這些封建人才,大部分品行一般,否則也不會倒戈。

他們現在的行為是背叛!

若是站在李倧的角度,韋寶也恨不得弄死這些人。

可是,現在一方麵正是缺少知識分子,缺少管理人員的時候。

一方麵,這些人在朝鮮都是有聲望的人,不可能把這些人往外推,那是削弱自己的勢力。

安排這些人,是一個難題。

更大的難題還是糧食。

朝鮮的糧食,不但要自給自足,還要設法勻出一部分供應遼南,同樣,韋家莊也是這樣。

韋家莊和朝鮮自給自足都有困難,卻不得不勻出一部分糧食供應遼南。

似乎,從重生穿越巨韋寶同誌到這個時代來的第一天起,擺在他麵前的最大問題,就一直是糧食問題。

前段時間,因為掠奪了絕大部分兩班大臣家的家產田產,以及數量龐大的糧食,問題得以暫時解決,但是隨著遼南三百多萬,近四百萬人的龐大人口基數,加上,朝鮮黃海道和京畿道也有上百萬人口,再加上韋家莊,現在韋寶治下的總人口數已經超過了五百萬人!

換成現代,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也是一個很大的地區的人口數量了。

現代很多省份的人口數不過三千萬人而已。

人口數量龐大,還不算什麼,小冰河紀,土地貧瘠,種不出來糧食,封建主義經濟向資本主義製度轉型的很多矛盾,都一層一層的困擾著韋寶和天地會。

韋寶並沒有功夫拖拉,在次日便召集了所有‘投誠’過來的兩班大臣,或者說是‘反水’過來的兩班大臣議事。

議事地點仍然放在總裁府,雖然李倧和王室,還有忠於李倧的兩班大臣都撤走了,漢城又空出許多建築,但是這一回,韋寶沒有再動那些建築。

這些房產,除了王宮,都很小,而且現在與王室的關係修複,再動反對自己的兩班大臣們的房產,就顯得不地道了,會弄的像土匪,會顯得很low。

不但韋寶為投誠了自己的兩班大臣的安置工作和籌集糧食的問題糟心,其實這些兩班大臣更加糟心,他們也知道這兩大問題困擾著太傅大人,總裁大人,生怕總裁向他們伸手。

這些人也同樣屬於被天地會掠奪了房產田產地產和財富糧食的人,上回他們也遭‘劫’了。

但是他們依然投向了韋寶和天地會的懷抱,主要因為他們看好韋寶,覺得朝鮮遲早被韋寶掌控,這是其一,其二,也希望通過投靠韋寶,而要回被運到遼南去的家人和仆人,拿回一部分屬於他們的房產地產田產,財富和糧食這些東西。

所以,這個時候的總裁府大殿靜悄悄的,韋寶和這些投靠了自己的近二百名兩班大臣都在彼此想著心事。

參加會議的人還有來自漢城和漢城周邊地區的行政官員三百多人,從今天開始,等於天地會在朝鮮的執政中心,正式從仁川移到了漢城。

五百多人手拿筆記本和筆站立。

“你們既然願意留在漢城,就是願意親近我天地會,進入天地會有天地會的流程,先要培訓,接受我們的文化教育和政治教育,至少要達到小學以上的文化水平,我知道大家大都經過正規的科舉教育,文學方麵的問題不大,熟悉一下我們的簡化字就差不多了,但是我們的小學,還要學習數學和政治,地理,曆史這些。尤其是數學,這是你們的薄弱項。若是可以的話,最好再上初中,上高中,學識越高,對初步進入天地會的仕途,幫助越大。我想你們應該很清楚,我們天地會的官員年紀都在三十歲到五十五歲,五十五歲之後必須強製退休,身體允許的話,可以嚐試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在天地會,當官是為百姓服務,是為一方謀福祉的事情,而絕不是斂財,欺壓老百姓的捷徑。”韋寶道。

韋寶說的這些,這些願意留下投靠天地會的兩班大臣們都知道,他們的年紀大都符合要求,而且大都是在朝鮮朝廷中靠邊站的虛職,都是覺得政治發展得不到滿足,看不到希望,又知道韋寶這邊急缺官員,才願意賭一把,改換陣營試一試來著。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這麼麻煩,還要學習小學,還有什麼初中、高中?感覺比科舉難多了,尤其是聽到數學,不少人頭都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