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帶著我在梅林中漫步,將身邊所有侍女都斥退,隻留下代雲一人,我們行走到梅林密集處後,她在一個小石桌旁坐下,對我溫和說道:“羽綾,我今天叫你來這裏,是和你商議一些事情。”
我站立在她身旁,洗耳恭聽。
太子妃四顧無人,說道:“這幾天你一直在永泰宮當差,每天都能見到瞻基,我想問一問你,你覺得……他對你好不好?”
我回想了一下朱瞻基對我的態度,他很少和我說話,昨天晚上是我們談話時間比較久的一次,我隱約覺得他是一個端莊有禮的男人,隻是有一些小脾氣和小傲慢,給人的感覺還算不錯,於是回答說:“很好!”
太子妃微笑著握住我的手,說道:“不是我偏向自己生的孩子,瞻基從小就聰明懂事,文淵閣大學士解縉楊榮等人個個都誇讚他。皇上最喜歡的人,孫子這一輩就數他了……他六歲時就被立為皇太孫,日後他就是大明朝的皇太子和皇上,他現在的皇妃,就是未來的皇後。”
我聽她帶著驕傲與自豪之意絮絮述說朱瞻基的情況,卻不明白這些事情和我有什麼關係,一時插不上話。
太子妃說了半晌,話鋒突然一轉,說道:“正月十八就是選妃之期,你是我的侄女兒,我不妨將真心話告訴你。瞻基的正妃人選太子殿下已內定,就是當今兵部尚書胡善祥之女胡青柏,至於為什麼,日後你在宮廷住久了自然知道。可惜胡氏容貌並不出眾,瞻基心中一定覺得有遺憾,他喜歡的人我是罪臣練子寧家的遠房外甥女吳惜惜,恐怕如今還不能遂他的心意……”
她說到這裏,忍不住輕歎了一口氣。
我驀然想起朱瞻基隨身攜帶的香囊上鐫刻的那一個“惜”字,心中頓悟,太子妃看似不動聲色,卻對朱瞻基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古代流行包辦婚姻,朱瞻基喜歡吳惜惜卻不能娶她,隻能聽從太子的安排娶兵部尚書之女,難怪他昨晚會那樣不開心。
盡管如此,我依然沒有發現朱瞻基選妃這件事情和我有什麼關係。
太子妃停頓了一下,不再拐彎抹角,說道:“羽綾,我留你在東宮是有私心的,放任瞻基調你去永泰宮侍候他,也是有私心的……我父親鎮國公跟隨皇上征戰多年,他在東昌之役中壯烈殉國,張家九族姻眷的榮華富貴、我今天的地位,都是父親拚死換來的。可是,誰知這些體麵還能維持多久?要想長長久久保住我們的地位,就必須在後宮牢牢占據一席之地,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我似懂非懂,先點了一下頭,又搖了一下頭。
太子妃意味深長注視我,說道:“羽綾,我知道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你不妨對我說一說心中的想法。”
我隱約覺得宮廷之事複雜無比,見她追問我,隻得敷衍著說:“侄女猜想,娘娘是為了鞏固張氏家族的地位,希望大明後宮內永遠都有張家的女兒,隻有這樣,才能長久維持富貴榮華。”
太子妃緩緩道:“你隻說對了一半。做一個普通的宮人沒有任何意義,要做就做最好的……或者得到皇上的心,或者得到他的權力!比如瞻基,你注定做不了他的正妃,但是你可以設法做他心中最喜歡的女人,你有這個信心嗎?”
我驚訝已極,嚇得怔怔說:“我?做他心中最喜歡的女人?”
太子妃站起身,一字字清晰對我說:“是的,羽綾,我要你嫁給皇太孫,我要每一輩、每一代的大明皇後,都出自我們張氏姻族!我會助你一步步登臨皇後之位,我也希望你日後像我一樣,能夠找到你的接替者!”
她對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眼眸中閃爍著淡定卻從容的光芒,仿佛這件事在她心頭早已盤旋了許久、思量了許久,仿佛為了家族的興衰榮辱而長久謀劃,是一件光榮而偉大的使命。
初見太子妃的時候,我被她溫良謙和、低眉順眼的賢淑氣質所打動,但是,我卻沒有想到這個看似與世無爭的太子妃張如容,會有這樣縝密的心機和堅韌的忍耐力,我聽宮人們傳說,她的父親是一代名將鎮國公張玉,文武全才、赤膽忠心,曾是朱棣的左膀右臂,在“東昌之役”中一人力敵數百騎兵掩護朱棣突圍,身中數箭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