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詩經》中有不少詩歌是讚頌淑女的,她們之所以被人們崇尚,絕不僅僅在於氣質和風範,也不在於中國傳統的禮教名詞,而是新的社會和曆史條件下,女性在言行、舉止、儀表、談吐、思想上和習慣上的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女性魅力,溫文爾雅、純潔真摯的人格魅力。
中國傳統禮教思維束縛下的淑女是不應當提倡的,因為它抹殺了女人應有的價值和魅力。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淑女既不失傳統美德又不失現代社會價值,是新時代、新文化、新文明背景之下的新女性。社會上一些人認為,提倡做淑女總比提倡做“糙女”、“痞女”的好。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時代的倒退,不合時宜,束縛了自我的個性發展,而是使女人更具有魅力和品位,恢複女性的本來麵目。
淑女,首先體現的是氣質上的優雅,這也是明清時期深宮嬪妃中的一個等級。
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女兒才藝過人,蘭心蕙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屬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了。林黛玉既是“作女”(不安於平凡生活的女性,渴望激情與刺激)的代表,又是“淑女”的形象。對於林妹妹而言,其淑女的一麵,表現的是優雅。如果優雅女人能被加上“黛玉”的稱號,這首先說明她是一個很有女人味的女人。
林黛玉熱愛閱讀和寫作,性格憂鬱且藝術化,她才貌雙全,高人一等,對愛情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執著追求;先天不足,體弱多病,行動如弱柳扶風;守身如玉,奉守著“質本潔來還潔去”的信條。
“黛色之玉”,“愁凝歌黛欲生煙”,“花飛花謝飛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這個詩香滿口、崇尚經典閱讀、手執羅帕輕掩淡唇的如煙女子,博得了多少代人的憐香惜玉。她的柔美、抑鬱和傳統的經典,她的冰冷加上淡淡的愛和憂愁,展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原始淑女形象。她生活於充滿高深文化底蘊的大觀園中,外表柔弱,內心卻充滿無限智慧,追求生活情趣和孑然處之,她的思想是敏感、聰慧、憂鬱集中體。
如果說人都有兩麵性的話,那麼林黛玉除了柔弱憂鬱外,還是率直樂觀、喜歡浪漫、崇尚自由的女人。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一個人悄悄地看《西廂記》,並且已經達到了一種如癡如醉的境界,對《西廂記》中的經典台詞常常脫口而出,有著過人的才華。
《紅樓夢》中誕生的林黛玉成了後人淑女的楷模,像黛玉一樣感情豐富的女人,在自己所愛的男人麵前,維護著最脆弱、最不可觸摸的疼痛,同時卻又保持著多情而又善良的心靈,充滿對愛情的渴望。
這樣的女人,她們時而愛情流溢,時而嬌羞萬分;時而柔情似水,時而風趣盎然、天真率直,渾身迸發出女子獨有的清純氣息。當然,她們也常常因為落寞而難過,也會因為感動而落淚。她們更懂得什麼是適可而止,知道在什麼時候應當出現,懂得如何表現自己的美麗和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