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情感與理智(1)(3 / 3)

難道,成功轉換本身就是願望嗎?

是的,至少在這個夢中就是這樣的。因為這足以使夢為此而努力一番了:既要釋放情感,還得委婉,同時必須保證睡眠。進一步更直白的定義就是“這個夢的目的就是拐彎抹角不讓我難受地(從夢中)釋放出積壓在潛意識中的情感”。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個未免過於複雜了,並且不能理解夢的這種機製。其實,這個問題不能這麼看。夢是我們所有意識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我們的意識是非常簡潔的——把不必要的東西全部隱匿,而隻展示出結論或定義。因為假如我們麵對日常生活的時候,需要把所有記憶、印象、概念、成因全部都挖掘出來,然後進行分析、對比、定義、歸類,那恐怕我們這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忙於回憶。很明顯,這種做法不但沒有效率,而且還很麻煩。

繼續用電腦來打比方吧。電腦在開機的時候不會一下子加載所有程序,對吧?隻要加載必要的、能夠使係統啟動的那部分就夠了,至於其他的部分雖然已經存在於你的這台電腦中,但是這並非開機所必需的。想想看,假如你開機後所有的程序都運行起來,或者所有的程序都讀取一遍,恐怕你要提前1個小時開機預讀,否則肯定耽誤事兒。所以,在開機的時候僅僅運行某些程序即可。另外,電腦運行中當你需要某些程序的時候,那些程序會根據你的指令開始運行。假如你開了某個程序但暫時不用,先放到一邊的話,那麼這些程序則會處在一種“占內存最低化”的維持狀態,除非你手動去關閉它。還有,絕大多數程序在被打開的時候,你沒興趣看這個過程是怎麼運作的——都在後台運行處理就可以了,直接展示給你一個結果就OK,就是這樣的。

我們的大腦遠比電腦要複雜得多,但從某種程度上講,運行原理卻又跟電腦的很接近(或者說電腦本身就是對人類大腦的一種模仿)。這種簡化的運行模式是對我們的極大幫助,而並非製造麻煩。但是夢在進行釋放的時候,假如把陳年舊事、細碎的各種記憶全部從潛意識翻騰到意識層中,那麼不僅沒達到釋放的目的,反而會讓我們更加疲憊不堪。所以,夢處心積慮地維係著這種“隱藏”於潛意識的記憶或思維狀態,是一種極其合理且非常完善的機製(也就是說,正因如此,夢中的那些情感才會遮遮掩掩,仿佛夢對於感情是很糾結、很避諱似的)。

如果說我們的表象行為(意識行為)是一輛汽車,那麼車身內的零部件則是潛意識部分,都被藏了起來,隻有到修理的時候才會被打開,而不需要時時刻刻地敞著機器蓋子,咱們的大腦其實就是這樣做的。

因此,我們夢中的那些情感、情緒(無論喜怒哀樂)被很好地隱匿起來,其中一些通過夢境得以宣泄,同時又保證了醒來後並沒把潛意識中沉澱下去的記憶重新攪渾又翻騰起來。所以那許許多多影響著我們意識思維、行為、認知、概念的“根源”依舊還在水麵之下。也就是說,夢中的真實情感之所以“被隱藏”就是這個原因。而實際夢中暴露出來的那部分所謂“情感”不過是一種偽裝罷了(但是不能否認一點:少部分偽裝其實還多少帶了點兒來自於意識或潛意識中的個人情緒,因為偽裝的取材也不是憑空來的,所謂“萬事皆有源頭”)。

在本節關於“情感”話題的最後部分,讓我們來看看弗洛伊德對於這類夢的分析及相關解析。

以下部分選自《夢的解析》第六章第八節第三段:

——————情感的分割線——————

最初仿佛我身處一座靠近海洋的城堡。後來它不再直接坐落在海上,而是在一個狹窄、連通到海的運河上。城堡的主人是P先生(司令官)。我和他站在一個有三麵大窗的寬敞的招待室內,前麵是一道牆的凸起物,就像是戰堡上的齒狀凸起。我屬於駐守軍團,也是一位海軍誌願軍官。因為處在戰爭狀態下,所以我們擔心敵對的海軍來襲。P先生似乎想要逃開,他提示我如何處理緊急情況。他那殘廢的妻子和孩子們都在這危城內。假如被轟炸,那麼大廳應當撤空。他呼吸轉重,轉過身來想走,但是我把他抓住,問他如果需要時怎麼才能和他保持通信。他說了一些話後就立刻倒在地上死了。毫無疑問,一定是我的問題刺激到他了。在他死後(對我一點影響都沒有),我考慮他的遺孀是否要留在城堡內;或者我是否要將他死亡的消息告訴給更高的統治當局知道;或者我是否該代他統治此城堡(因為我的地位僅次於他)。我站在窗前,望著那些航行著的船隻通過。都是一些商船,急速地劃過深藍色的水麵,有一些擁有好幾個煙囪,有些則具有鼓脹著的甲板,然後我兄弟和我一起站在窗前望著運河。當看到某一艘船時,我們害怕地大叫道:“戰艦來啦!”結果卻是一艘我早就得知要回航的船。接下來一條小船以一種滑稽的方式穿插到中間來。它的甲板上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杯形或箱形的物件,我們一齊喊道:“那是早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