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37年開始,山東10多個州縣出現”夏旱無麥”與”大旱米饑”;1638年,”春大旱,井泉大竭,黃風時作,飛沙遍天”;1639年,《益都縣誌》記載:”自正月不雨至於六月,七月大蝗,歲大饑,人相食,流民載道”;到了1640年,發展為全省特大旱災,48個州縣記載出現”人相食”,大旱持續到了1641年,”土地荒蕪,村落為墟”,民饑而死者十有八九。
“再不挖好渠,今年的收成就危險了~~”宋友亮看著進展很慢的土方工程憂心忡忡。不過海陽所周圍幾個屯堡的軍戶都被牢牢地束縛在所屬的屯堡裏,海陽所要想雇傭工人,恐怕得從軍戶和屯堡之外想辦法。
崇禎九年山西在遭受連年的旱災、蟲災後,三月,又發生大饑荒。時流民無糧,隻得食樹皮、草葉。樹皮、草葉盡,乃人相食。臨近山西的河南南陽,也發生饑荒。唐王聿鍵奏河南南陽饑,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崇禎帝乃下詔發三千五百金賑濟山西、南陽,並免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餉。即便如此,河南依舊有大批災民向周圍的州府逃荒,成為流民。其中有一部分流入了山東,朝廷下令要各州府妥善安置,不致流民生事。
山東布政司就把安置流民的人物一級一級攤派下來,副千戶薑懷仁去萊陽縣領糧餉時,本萊陽知縣硬攤派下來的任務,海陽所要安置五百流民。本來衛所是歸五軍都督府管轄,明代後期劃歸地方,糧餉由地方供給。現在萊陽縣攤派下來的任務,你要是不給安置,那明年的糧餉你就甭想要了。
宋千斤直覺頭皮發麻,”安置?如何安置?”他緊張地說道:”流民一但鬧將起來,饑不擇食,那可是會象蝗蟲一樣遇到什麼吃什麼~我以前就親眼見過一群流民把人宰了當吃食的~~”這讓宋友亮想到了《生化危機》中的鏡頭,不由一陣反胃。
副千戶許仁彪說道:”雖然我也很同情那些流民,可咱們海陽所辛苦忙碌大半年的心血不能毀於一旦~~我看,要把咱們堡裏的丁壯都集合起來,如果流民們亂來,咱們就隻能用強~~”
薑懷仁也點點頭,說道:”冬麥已經種下了,所以田地絕對不能讓流民破壞。如果他們安守本分,那咱們可以拿出一些存糧,熬了稀粥分給流民。如果他們饑不擇食的亂來,那麼就別怪咱們海陽所的人下手狠~”
眾人一直商量到第二天淩晨,副千戶、鎮撫等各自由宋千斤安排好任務之後,剛要散去,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隻見百戶李玉桂神色慌張地在門口喊道:”~~流民來了,黑壓壓地一大片啊~~”
宋千斤一骨碌從炕上跳了起來,喊道:”召集全堡十八歲以上的人,各個抄家夥,絕對不能讓流民到田裏刨食~~友亮你也拿上家夥一起來~~”
等宋友亮和宋千斤等人登上壁壘一看,天哪,這流民何止四五百,至少有一二千人。他們大多拖兒帶女,衣衫襤褸,形容憔悴。有的人走著走著便一頭栽倒,再也沒爬起來。流民中有吼天嚎地的,有呻吟不止的,有罵娘的,有號哭的,各種聲音彙集到一起,聽得叫人心悸。
麵對來勢洶洶的流民,近五百名海陽所的男女老少各個手拿武器,卻還是驚慌不定。宋友亮趕緊牽來一匹馬,飛奔到丁壯之中,從一個丁壯手裏拿過一支鳥銃,說道:”待會我對天放銃,你們也跟著一起放~~”
“遵命~~”
呯~~
呯~呯呯。
十杆鳥銃一起發射,一陣槍聲之後,流民們向前湧動的速度稍稍減慢,哭號之聲也漸漸變低。宋友亮這才扯開嗓子,用自己最大的聲音喊道:”來人聽了,咱們軍戶的田也是辛辛苦苦、流血流汗耕種的。如果你們就地紮營,咱們會分一些口糧給你們,如果你們要刨咱們的田,那就是刨我們的命,別怪咋咱們出手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