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受洗禮(1 / 2)

而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17世紀前後的禁止煙草與歐洲有點不同。出於農業社會的傳統觀念,亞洲國家的統治者認為,種植煙草占用耕地,減少糧食生產,所產作物又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日本土地本來就缺乏,煙草又不能當飯吃。崇禎時候更加因為天災不斷,糧食都種不出,還種什麼煙草?所以,當時歐洲利用煙草引發人們嗜好,從而大賺其錢的觀念,還沒被亞洲人接受。

同一時間,進行禁煙的還有滿清。《東華錄》記載:”天聰八年(公元1634),上謂貝勒薩哈廉曰:聞有不遵煙禁,猶自擅用者。對曰:臣父大貝勒曾言,所以禁眾人,不禁諸貝勒者,或以我用煙故耳。若欲禁止用煙。當自等始。上曰:不然,諸貝勒雖用,小民豈可效之,民間食用諸物,朕何嚐加禁耶!又謂固山額真那木泰曰:爾等諸臣在衙門禁止人用煙,至家又私用之,以此推之,凡事俱不可信矣。朕所以禁用煙者,或有窮乏之家,其仆從皆窮乏元衣,猶買煙自用,故禁之耳。不當禁而禁,汝等自直諫,若以為當禁,汝等何不痛革!不然,外廷私議禁約之非,是以臣謗君,子謗父也。”《皇朝通考》刑考也記,崇德三年(公元1638)嚴出境貨買煙草之禁。從這一段記載,我行知道:第一,後金之禁煙,在1634年之前,比朝鮮的記載早四年,第二,當時的貴族,王公貝勒大臣中有不少人都抽煙,大貝勒代善也有煙癮,多爾袞其實煙癮也不小。第三,後金禁煙的對象是老百姓,不禁貴族。由於禁下不禁上,沒有什麼效果,貴族大臣們有意見。第四,後金之禁煙月的是為了非土產,耗財貨。這一點除了已見上引的朝鮮記載以外,還在1641年的煙草解禁令中明白指出,據《東華錄》:”崇德六年(公元1641)二月戊申。諭之部曰:前定禁煙之令,其種者用者,屢行中飭。近見大臣等猶然用之,以改小民效尤不止。故行開禁,凡欲用煙者,惟許人自種而用之,若出邊貨買者處死,”煙禁的開放,隻限於自種自用,至於從國外走私輸入的,仍然要殺頭,和上引朝鮮記載可以互證。從這件事情看來,清太宗對煙草采用民間自種,嚴禁走私進口的政策是正確的,在那個時代能夠有這樣的措施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由於開放了禁令,東北有很多地方種了煙,《盛京通誌》物產,《皇朝通誌》昆蟲草木略都說:”隴旁隙地多種之,葉肥大至徑尺,食之禦寒。”《熱河誌》說:”隴旁隙地,多種煙草,肥大至徑尺,其近頂處數尺曰蓋露。”這就是有名的關東煙葉,當時人以為味勝建煙。

這些情況給了宋友亮笑笑的啟發,宋友亮發展煙草種植,眼下有兩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一是海陽的糧食生產有保證,能夠放心的種植煙草而不影響糧食生產;第二是山東有悠久的煙草種植曆史,以臨朐為例,煙草種植大約始自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種植的煙草,即現在所說的”曬煙”,俗稱”笨煙”煙葉成熟後,從頂往下逐個葉帶拐割下來晾曬而成。其煙草素以色澤金黃、灰白火亮、油份足、味香醇等特點而享有盛譽。第三是1620年之後,開始有把鴉片混入煙草吸食的記錄,這又給了宋友亮一個大大的啟發。既然滿清權貴和百姓都喜歡抽煙,而且葡萄牙人在罌粟產地印度又有殖民地,那麼向滿清走私煙草與鴉片不光能獲得巨額暴利,還能徹底摧垮滿清上層,乃至整個滿人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