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五月六日,登州府黃縣的城外的東良海村,當地的村民正在舉行一場婚禮,結婚的是村裏的小夥子魏虎頭和姑娘徐二妞。
魏虎頭在海陽衛做工兩年多,徐二妞也在海陽衛的手工作坊裏做工。二人都是出門在外,兩顆年輕的心漸漸走到了一起。
“看喜娘咯~看新娘咯~”村裏的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這種日子,因為他們可以隨意玩耍而不被大人指責。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送入洞房~”
“哦~~哦~~”魏虎頭兒時的玩伴在一邊起哄,七手八腳的把魏虎頭推進新房。
在魏家新蓋的三間瓦房外,魏家擺下了十張大桌子,宴請鄉裏鄉親。
“老魏,虎頭這孩子是我看著長大的,如今不光出息了,都娶媳婦了~~”
“是啊~~”老魏答道:“虎頭在海陽宋大人那裏做工,管吃管住,工錢從不拖欠,這不~兩年多也攢下了一點銀子,我和我屋裏的一合計,就趁早把這事給辦了~”
“嘖~嘖~改明兒我也叫咱們二牛、三牛都去宋大人那裏做工!”
“那是好事啊,不過我可聽咱虎頭說了,宋大人那裏雖然賺錢多,但是規矩也多,你家二牛、三牛從小就調皮搗蛋,可得當心了!”
“哈哈~~還小時候呢,現在一個個可穩重著呢。等過了這個月,你讓你們家虎頭領上二牛、三牛一起去吧!”
“行啊,來來來~~喝酒喝酒~~”
就在全村上下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時,忽然有個孩子大叫起來,“爹~爹,你看海麵上是什麼?”
“什麼東西?”
嗚~~~轟。
一發炮彈從海麵上飛過,不偏不倚正中老魏家的瓦房,稀裏嘩啦,瓦房頓時成了碎片。
“虎頭~~二妞~~”老魏淒厲地大叫起來。
崇禎十三年五月六日,韃子水軍寇略登州沿海地區,所過皆殘破。
崇禎十三年六月山東登州蓬萊水城。
水城在登州府蓬萊縣城北丹崖山下,臨海而建。據誌載,宋置刀魚巡檢,泊刀魚戰棹,備禦契丹,名刀魚寨。明洪武九年(1376)始築水城,北砌水門,南設振揚門,以土城繞之,引海水入城,易名備倭城。萬曆二十四年(1596),土城甃以磚石。明天啟年間,登萊巡撫袁可立曾在此操練水師,節製登州和東江兩鎮兵馬,組成了一支五萬餘人的水師陸戰隊,有效地牽製和遏止了後金的軍事力量。另於東、西、北三麵增築敵台。整個水城呈長袋形,是水城的主體,為操練水師與泊船之所,寬度平均約100米,南北長655米。水深隨潮汐而變,最低時約3米多。平浪台,迎水門而立,外設防波堤,長約80米。小海沿岸以塊石砌築碼頭,寬5~10米,供船隻停靠。他是中國古代海防建築科學的傑出代表。水城由水中城牆環繞而成,周長約3公裏,麵積25萬平方米。它是古代的海防堡壘,依山傍海。出入海上的地方,建有一座水門,設閘蓄水。平時,閘門高懸,船隻隨意進出;一旦發現敵情,閘門放下,海上交通便被切斷。水門兩側又各設炮台一座,駐兵守衛,形成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防禦體係。
在水城外的海麵上,一支艦隊正整裝待發。為首的是一艘巨大的戰艦,該船龍骨長39米,總長51米,寬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該船重1683噸,有4層甲板。該艦豎以3桅,隨艦裝備102門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門炮,在上甲板上架26門炮。在首樓上有12門炮,半甲板上有14個炮門,還有10門船首炮及若幹尾炮。該艦隊有11隻錨,每隻錨重2噸。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彈淨重60磅,一次齊射的炮彈重達一噸。這就是參照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英國海上君王號建造的海陽衛水軍旗艦——定遠號(刻意把揚威號改名為北洋艦隊的戰艦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