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說尚可喜對於宋友亮的襲擊沒有準備那是不公平的,在他剛剛在大連灣的時候,就曾經和麾下的將軍們討論過明軍可能來襲的問題,大家的意見幾乎沒有兩樣,那就是在錨地排成戰鬥陣型應戰,而不是到喇叭口港灣去和明軍的大船交手。這樣做的原因是尚可喜的水軍經過上一次海戰之後人員損失很大,新招募的水兵普遍訓練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人員甚至都不滿十八歲,五分之一的人超過了五十歲,年輕力壯的都被陸軍征用去攻打錦州了。這些新兵在海麵上難以保持正確的戰鬥隊形,尚可喜認為麵對宋友亮這樣喜歡主動出擊的對手,還是老成持重,以逸待勞比較好,換句話說,尚可喜是準備給宋友亮擺一個鐵桶陣。於是尚可喜把已經完工的七十六艘大福船一字排開,從和尚島一直綿延到老龍頭。並在和尚島和老龍頭修建了炮台,架上了紅夷大炮。
一月十三日辰時二刻(7:35),明軍水師乘著風自南向北而來,這個時候,尚可喜才發現自己犯了個不大不小的錯誤,他的隊列離老龍頭炮台比較遠,無法提供有力的支援。無奈之下,尚可喜隻能調派駐守在船廠的陸軍繞過半個海灣的距離前去支援。
果然,明軍首先對老龍頭炮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炮台的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抵抗近千門大炮的猛攻,到了酉時,太陽落山之前,老龍頭炮台就被摧毀了。這樣一來,尚可喜的鐵桶陣就被拔掉了一顆釘子。而且尚可喜艦隊的前鋒,也就失去了掩護,這和尚可喜的估計不太一致,他認為明軍會首先攻擊他隊形中沒有掩護的尾部。不過他並沒有太緊張,因為太陽已經落下,那個時代,海軍在夜間是不進行攻擊的,一切待明天早晨重新開始。這一夜的時間,他還能夠調整一些部署。他也相信自己的鐵桶陣全無縫隙。
天色漸暗,在明軍水師旗艦定遠號上,宋友亮正與甘輝和顧三麻子商議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擺在宋友亮等人麵前的,是一個大連灣的沙盤,甘輝手指老龍頭方向說道:“這裏的炮台已經被摧毀了,韃子的右翼失去了馳援,我們應該從這裏出擊。”
顧三麻子則搖頭道:“我看韃子的戰船彼此靠近,應該以輕快的火船直攻中軍,效法赤壁大戰,來個火燒連環船。”
甘輝搖頭道:“韃子的戰船是彼此靠近,但是並沒有連環起來,也許能燒掉它幾艘,但是恐怕難以傷經動骨。”
宋友亮也是愁眉不展,清軍水軍的鐵桶陣正麵的確火力強大,如果靠自己的新式戰船猛打硬拚,也不是不可能獲勝,但是代價太大。“你們二人再合計合計,我出去透透風~!”
宋友亮扔下甘輝和顧三麻子,獨自走出船艙,來到船頭,舉起望遠鏡眺望遠處的尚可喜艦隊,希望能從中發現一些破綻。
“嗯?”宋友亮忽然發現了什麼。
原來尚可喜為了使鐵桶陣可分可合,不至於出現赤壁大戰那樣的被火燒連環船的局麵,每艘戰船之間都留出了足夠大的空隙。因此戰船拋的都是單邊錨,以便隨時可以拔錨起航。也就是說它們的船身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在隨著風向以錨位為原點或者飄向東方,或者飄向西方。現在是西北風,把清艦吹向東側,因此,在尚可喜艦隊的最西側,就露出了一個船身長的空隙。這個空隙本來處在老龍頭炮台的保護之下,並不起眼。現在,就是這條縫隙,成了尚可喜鐵桶陣的軟肋。
“辦法有了!”宋友亮興奮地回到船艙,“顧三,你率領你的弟兄們從這個縫隙穿過去~”宋友亮手指老龍頭炮台附近,“甘輝,你率領大艦從正麵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