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友亮移鎮遼東後,大明華北地區掀起了一場移民潮,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的吸引下,上百萬山西、河北、山東的百姓源源不斷地通過山海關或是從登州坐船出發進入遼東,謂之闖關東。被建奴蹂躪多年,滿目瘡痍的遼東大地上,一個個村鎮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誕生,三府十二縣負責登記戶口的官吏忙的不可開交,往往是這個月剛剛統計好戶口,到了下個月又來了幾百號新移民。
上任伊始,宋友亮就發布了一係列政令,建設遼東
在吏治方麵,一是推行火耗歸功,二是提高官員俸祿,三是建立養廉銀製度
在軍事方麵,一是全麵推開軍隊近代化建設,逐步淘汰長矛手在軍中的位置,實現全軍火器化,二是把東廠、西廠、內廠的構想付諸實施,西門堅任東廠指揮使、司徒弓任西廠指揮使,殷洪盛任內廠指揮使。內廠以下設立巡捕房,建立警察製度
在農業方麵,對於新移民就繼續鼓勵和發展大農莊的屯耕製度;對當地的地主和佃農就推行佃戶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的政策,以緩和階級矛盾;大力推廣高產小麥,以及玉米、土豆等新作物以及油菜、甜菜、棉花等經濟作物的種植;推廣肥料、耬車等先進的農用技術和機械
在商業方麵,則是完全照搬在登州的做法,設立專門的商稅衙門,鼓勵工商業發展,但是嚴查偷稅漏稅。
在手工業方麵,則是建立專利製度,鼓勵創新
在貿易方麵,設立海關衙門,征收關稅的同時打造旅順、鳳城和撫順三地作為通商口岸,發展同內地、朝鮮、日本和東北各族的貿易往來。鼓勵出口,研製進口,同時嚴禁與蒙古諸部交易
在教育方麵,在縣一級地方開設官辦學校,但凡年滿6歲的小孩,不論出身,都必須入學,期間衣食住行全部由官府包攬。學校授課內容除了傳統的儒學,還有醫學、西學、兵學、商學等,旨在培養既有傳統忠君愛國思想,又懂得近代自然科學、近代軍事、近代商業技能等近代技能的近代人才
在醫療方麵,縣一級地方都設有官辦醫官,百姓如果患病,都要去醫官救治,收費十分低廉。
在宗教方麵,承認天主教的合法地位,允許自由傳教,但是同時努力培養中國神父,並逐步由中國神父作為傳教的主力軍
在風俗方麵,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嚴厲打擊封建迷信活動,巫醫、神婆被取締;另一條則是廢止纏足
各條政策一宣布,就在遼東引起了軒然大波,不為別的,就為了纏足。纏足始於南唐後主李煜,李後主有位愛妾窈娘,嫵媚風騷,能歌善舞。李煜為她築了六尺高的大蓮花台子,飾以寶物細帶。窈娘用帛纏足,使腳纖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蓮花台上展姿起舞,以博後主歡心。這種風氣隨之在民間追求時髦的女子之中傳播開。“金蓮”之說始於南朝齊東昏侯蕭寶卷,寶卷是風流昏庸之輩,他曾讓匠人以金蓮花鋪地,愛妃潘妃嫋嫋婷婷走過,戲稱“步步生蓮”。
宋代時,婦女不裹小腳被視為粗人,必須自幼被大人纏成三寸之腳才是美女,於是宋代纏足之風盛行。為了不使雙足放弛,女子在睡覺時還穿著“睡鞋”,式樣與弓鞋相同,隻是底軟,並繡著精致花樣,這些鞋多由鞋主人親手縫製。
元朝時,南方諸多地方規定隻準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子纏足。明朝時,下禁令以此分出貴賤,賤民階級的女子不得纏足。《浙江風物誌》記載,浙江東南地區明文規定“丐戶人家男子不許讀書,女子不許纏足”。
婦女纏足是“小腳一雙,淚水一缸”。纏足的具體做法是用一條狹長的布帶,將婦女的足踝緊緊裹住,使肌骨變形。纏足後腳會變得纖細扭曲。纏腳前,小女孩先要泡腳。有的地區在為小女孩裹腳前,會將羊羔或雞開膛破肚,然後令女孩將腳伸入其內,浸兩腳黏糊糊的血。
為了讓皮膚縮緊,有人還會在女孩的腳趾間灑明礬。然後,除大腳趾外,4個小腳趾用力向腳心推進並壓在腳板下,再以一條長十尺、寬兩寸半至三寸半的藍布,從四趾,經足背、足跟,再至足背、足跟,一圈圈狠狠裹纏。
纏足時代,女子從四五歲起便開始裹腳,一直到成年之後骨骼定型方可解去布帶。也有終身纏裹,至老不除的。女孩兒從三四歲開始纏足,一般三四年就可“定型”。
為此宋友亮也做了不少工作,首先是曆數了各朝各代 根本沒有纏足的做法,隻有到了五代時期才有了;又說了纏足的種種壞處,指出必須廢除纏足的惡習。然後帶頭規定自己家裏的婦女不許再纏足。這個法令先是在境內廣泛的征求人們的意見,立刻激起了社會各階層的反對,反對聲之大,實在是出乎了宋友亮的預料。
無奈之下,宋友亮想出一個歪招,他首先召集那些極力反對撤消纏足的人,要他們到衙門去集合,同時,也張榜讓百姓到衙門裏看熱鬧。反對纏足的人推選出來四個人作為代表,站在人群最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