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化城,即呼和浩特市舊城,是一座有430年曆史的塞外名城。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可通北部豐美的草原;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東連連綿起伏的蠻汗山;西連河套,為西進甘寧之門戶。它坐落於黃河、大黑河衝積而成的平原上。這裏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稱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稱敕勒川豐州灘。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還沒有一座像樣的城池。據《明史》記載,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俺答汗和三娘子開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庫庫和屯的城池。有記載說,庫庫和屯城進入施工階段後,三娘於是主要的主持者。萬曆三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賜名為歸化城。在修建歸化城時,俺答汗已經進入老年,並且疾病纏身。因此,三娘子積極輔佐丈夫處理各種事務。萬曆九年(公元158l羊),俺答汗和三娘子再次擴建歸化城,又修築了一座規模宏偉的外城。據《玉泉區誌》記載,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察哈爾部林丹汗,攻克了歸化城,並作為自己政權的都城。明崇禎五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戰敗林丹汗,追到歸化城後縱火燒城,歸化城為之破敗。
“父汗啊~~~我回來了~”大軍行至歸化城外,額哲在幾裏外望見殘破的歸化城,放聲大哭,一些依舊懷念林丹汗的察哈爾部民更是朝著歸化城的方向三叩九拜,嚎啕大哭。
占據歸化城的土默特部和所有的蒙古部落一樣,他們逐水草而居,是個徹頭徹尾的遊牧民族,雖然俺答汗統治蒙古的時候在土默特川興建了許多板升城,可那也僅僅隻是用來給土默特部的權貴們定居的,土默特的牧民們仍舊要在廣茅地草原上四處遊牧。遊牧民族一貫全民皆兵,平時這些牧民們都散居在廣闊地草原上,隻有到了要出征的時候,部落首領才會傳下令箭把這些散居地牧民召集起來,然後他們就會從牧民搖身一變成為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土默特人想不到明軍會來偷襲,當然也不可能事先發下令箭把散居在草原上的牧民們召集起來,駐守在歸化城裏的常備軍隻有四百蒙古騎兵,這四百蒙古騎兵是土默特汗的親衛隊,皇太極征服蒙古以後對蒙古各部首領的親衛隊規模有著明確的規定。
夜深了,北風刮得正烈。黑如濃墨的夜空之上,清月如鉤,孤懸天幕,四野一片漆黑。死亡的陰影正踏著幽暗地月色向歸化城緩緩靠近,箭樓上的土默特哨兵還懵然不覺,凜冽的寒風掩蓋了所有細微的聲響。
“嗖~”一支雕翎羽箭在風聲的掩護下從黑暗中射來,一箭便射穿那值更士兵的脖子。
土默特哨兵的身形劇然一震,然後緩緩舉起雙手想把自己咽喉上地那枝箭拔出來,可悲的是他的雙手才舉到一半就頹然軟落下來。土默特哨兵拚命想喊,可破裂的喉嚨裏卻隻響起微不可聞的嘶嘶聲。烈烈寒風中。土默特哨兵健碩的身軀搖了搖最終頹然栽倒,幾乎是在他倒地的同時,兩條黑影就攀上了垛堞。輕飄飄地落了他的身邊,土默特哨兵忽然回光返照般瞪大了雙眼,眸子裏流露出難以置信地神色來。
噌~~
黑影又給還沒立刻斷氣的土默特哨兵補了一刀。
歸化城外。
賀勇、賀明威、賀國賢迎著凜冽的寒風跨馬肅立,他的身後是三千餘騎大明騎兵,在明軍騎兵外圍,則是巴勒孟幹和巴禮達率領的察哈爾和科爾沁武士。六千多人在夜空下黑壓壓一片,所有的戰馬都已經上了嘴套,人的嘴裏也各個銜枚,一片鴉雀無聲,士兵們已經抽出了鋒利的馬刀,就像是野獸聞到獵物氣味時露出的森森利齒,在夜空下閃爍著幽冷的寒芒。
明蒙聯軍一路狂飆突進而來,已經十分疲憊了,都說人的精力和體力是有限的,可當人們陷入某種亢奮的狀態時。人類就會跨越精神和體力的極限,宋友亮為了讓參戰的士兵保持亢奮狀態,下令城破之後搶劫三天。考慮到這裏是林丹汗的舊都,宋友亮為此和特地問了額哲的意見。額哲說道如今的歸化城反正殘破不堪了,而且被叛軍占據,現在燒殺一番,正好方便我日後重建。
於是,在“進歸化,搶錢搶糧搶女人!”的呐喊聲中,明蒙聯軍拉開了夜襲歸化城的序幕。
規劃城裏的帳篷式宮殿裏,土默特汗和幾名部落首領正在盡情地欣賞幾個女郎的天魔舞,這些舞娘是當年土默特汗隨皇太極征討林丹汗得勝後,皇太極送給他的禮物——一批從關內搶來的漢人舞娘。正當土默特汗的目光遊走在舞娘幾近赤裸的身體上,尋思等等會找哪一個侍寢時,猛聽得帳外響起了震耳欲聾的呐喊聲,旋即有隆隆的蹄聲震地而來,土默特汗和帳中的貴族們霎時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