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錦衣衛把大西軍入雲南的消息報到了重慶,由於大量作戰部隊要留在四川修正和肅清地方,宋友亮便決定隻帶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張遇留、李際遇、李信、李牟,田見秀、張鼐、劉體純,顧君恩、陳王廷、蔣發、張萬騰、張誌顏十五營以及石柱總兵秦良玉的八千白杆兵,吳三桂的一萬關寧軍,總計九萬三千人作為先頭部隊,出征雲南。
依照謀定而後動的一貫作風,宋友亮在敘州召開了軍事會議,商議進攻雲貴的策略。
李信說道:“當年傅友德去雲南,就是先打貴州,後取曲靖,我們現在也可以效法。”
顧君恩則說道:“元時忽必烈攻大理,分兵西、東、中三路南進:西路軍由兀良合台率領,取晏當路,沿草原大道入吐蕃境內。從吐蕃至雲南,中經今四川色達、甘孜、新龍、理塘、稻城、得榮等地,這一路線是水草豐茂的大草原。蒙古騎兵沿此路行進,容易解決給養,絕少遇到阻擋,所以進軍最為順利;東路軍由諸王抄合、也隻烈率領,自忒刺南下,取川西北草原通往內郡的古隘道,經茂州,趨會川;中路軍由忽必烈親自率領,經阿壩草原循大渡河西岸草原而下,隨地招降牧區部落。忽必烈進至金沙江後,即“乘革囊及筏”渡江,中路軍由麗江石關南進。”
宋友亮對二人的建議不置可否,反而問吳三桂道:“平西候,你有什麼建議?”
吳三桂答道:“大軍仍分三路進攻,左路自播州出兵,取道水西,攻取七星關,至昆明,計行軍一千五百餘裏;右路,自都勻出師,沿貴州邊界,經平浪、永順,出安隆所,直趨黃草壩、羅平州,至昆明,計行程一千八百餘裏;中路由貴陽出兵,經關嶺鐵索橋,進入雲南,至昆明,計行程一千餘裏。如果一切順利,那麼今年十二月前,三路大軍就可以在昆明會師了。”
李信和顧君恩聽了吳三桂的部署,心裏也是一陣佩服,看來此人出身將門世家,行軍打仗果然有一套。
宋友亮心裏暗道:“當年清軍攻入雲南,你吳三桂是急先鋒,現在隻不過借你吳三桂的嘴巴說出來而已。”於是宋友亮說道:“那麼就如此議定,吳三桂為左路軍,李信為右路軍,我自為中路軍。”
明軍的軍事部署很快被大西軍所偵知,孫可望慌忙命李定國部署迎戰。李定國立刻命大將馮雙禮扼守雞公背,雞公背以雞公河而得名,該河出廣順州,流經清鎮、修文注入烏江。此處距貴陽僅數十裏,是一處險要之地,李定國以此路軍阻擊宋友亮中路軍。
李定國又以大將張先璧據守南盤江的黃草壩。盤江又叫牂牁河,分南北兩支流:北流為滇黔交界,稱北盤江;南流為滇粵交界,稱南盤江。黃草壩在南盤江北岸,正處雲貴交界附近貴州一側。李定國在此設重兵,阻擊明軍右路的李信軍。
另遣艾能奇出西路,率部四萬人馬守七星關,阻止吳三桂的左路軍,並進至生界立營,擺出進攻播州的態勢,實則是牽製吳三桂之師,以保證其他二路軍的順利阻擊。李定國親自守北盤江的鐵索橋隨時增援。最後孫可望率領主力左後在曲靖駐紮,一旦前麵幾路兵馬得勝,大西軍就可一舉收複貴州。就算前麵四軍都戰敗了,孫可望的主力還可以以逸待勞,給明軍迎頭痛擊,最低限度也可以保住雲南。
馮雙禮、張先璧、艾能奇、李定國很快就率領自己的兵馬到達了預定位置,可是卻遲遲不見孫可望的主力大軍。
原來孫可望此時正在與自己的小妾杏娘兒女情長。
杏娘是孫可望的一個寵妾,年約二十,精通文墨書畫,善長歌舞演藝,原是敘州一個叫李功良的秀才之妻。她小的時候生長於勾欄妓院,長到十六歲的時候被李功良家買回。當年張獻忠入四川時,曾經大肆擄掠搜刮各地的美女。兵過敘州之時,他聽說了杏娘的美貌,就帶人到了李功良家,強行逼迫李功良將杏娘讓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