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目標台灣1(1 / 3)

今天天氣很好,太陽高高的掛在空中,微風吹過,尉藍的海麵上皺起一道道波紋,數條海豚不時的躍出海麵,劃出一道道閃亮的風景。港口上的荷蘭士兵無心欣賞這樣的美景,反而一個個無精打采,許多人已經收拾好了包裹,準備隨時離開這座流淌著牛奶和蜂蜜的島嶼。

料羅灣慘敗的陰雲還沒有散去,最近,大明皇帝的國書又送到了總督弗雷德裏克的手裏。弗雷德裏克,英文寫作FrederickCoyett,中文譯作揆一。這位末代台灣荷蘭總督時各瑞典人,在巴達維亞升任為高級商務,後被任命為日本出島商館館長,當上台灣總督也隻是最近的事情。

“哼~該死的土著人!”弗雷德裏克將黃帛揉成一團,扔到火盆裏,“福摩沙是公司的一頭好奶牛,我絕對不會把它交給這些愚昧的東方土著人!”

弗雷德裏克這麼說不是沒由來的,荷蘭人在台灣掠奪了大量財富,在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25個商館中,在中國台灣的荷蘭殖民者上交利益位居第二,占總利潤的25.5%。年均運回荷蘭的財富達40萬荷蘭盾,相當於4噸黃金。在當時的生產力狀況下,這已是天文數字。以鹿皮為例,是當時中國台灣的主要輸出物資,在高峰的1638年,荷蘭從中國台灣僅輸往日本的鹿皮就達15萬張。當時日本處於戰國時期,日本武士最喜歡用鹿皮製作“陣羽織”殖民者掠奪台灣的財富難以計算。

荷蘭在台灣的駐軍、官員、商人和家屬經常保持2000-3000人,其中軍隊有1000餘人。靠這批力量,要實施有效統治是十分困難的。進島後,他們像在麻豆村、小琉球島上的強盜行徑一樣,強迫當地居民臣服。到1636年底,已經在57個村落簽訂協議,以保持荷蘭人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到1645年底勢力範圍擴展到已經開發的西海岸平原的中部地區和東部部分地區。統治當地居民約6萬餘人,占當時人口的40-50%。

弗雷德裏克很清楚,要靠著1000多軍隊與人口眾多的大明帝國在陸地上交戰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海戰中擊敗這些東方土著人,讓他們根本沒有機會登上台灣。所以,弗雷德裏克一早就向巴達維亞的荷蘭總督發出了求援信。

弗雷德裏克看著在火盆中漸漸燃盡的黃帛,對身邊的副官說道:“去告訴土著人,就說我們無權做決定,一切要請示巴達維亞的總督,讓他們耐心地等幾天!”

“是~長官!”

“哼~~緩兵之計!”已經來到福州督戰的宋友亮聽了使者的回報,不屑地說道:“荷蘭紅毛想等巴達維亞的援兵到來嗎?我可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這時,鄭芝龍帶著兒子鄭森來到了總督衙門覲見宋友亮。對於宋友亮這次來福建,鄭芝龍心裏有些忐忑。因為鄭芝龍知道自己在福建專橫跋扈,且作用巨富,難保人家不眼紅。

“福建總兵鄭芝龍接旨!”隨行太監拿出一份聖旨,“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鄭芝龍公忠體國~~~”太監搖頭晃腦地讀了一長串套話,最後終於說道:“冊封鄭芝龍為海威侯,世襲罔替,欽此!”

“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鄭芝龍和兒子鄭森一起磕頭謝恩,卻不是向著聖旨或者北方,而是對著宋友亮。誰都知道大明天下是這位駙馬爺、安國公說了算。

宋友亮趕緊上前扶起鄭芝龍父子二人,說道:“侯爺不必多禮~侯爺可知道陛下為什麼要封侯爺為海威侯嗎?”

鄭芝龍搖了搖頭,“微臣愚鈍,不敢隨便揣摩聖意!”

鄭森年少氣盛,接口道:“海威者,海上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