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通大喜,暗道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於是巴塞通和李國助秘密簽署協議,由大明出兵幫助暹羅驅逐不法的西洋人和針對緬甸的局勢同盟。
李國助回國之後,巴塞通國王立刻召見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的商人代表,告訴他們暹羅即將修改原先與他們簽署的條約。修改的內容涉及限製傳教士人數,增加各國商人經商稅收、禁止各國在商館駐紮武裝人員等等。那些西洋人一貫在暹羅橫行慣了。見原本懦弱的巴塞通王居然一下提出了那麼多要求,他們又哪裏肯接受。於是,雙方不歡而散。
隨後,這些西洋商人聚在一起商議,要進行一次軍事行動來震懾一下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國王。
其後幾天,一股傳言迅速的暹羅各地傳開。國王巴塞通王受到西洋人地軟禁,已經失去了行動自由,那些所謂的通商條約等等,都是巴塞通王受到了西洋人地脅迫,而不得不簽署的。國王本人正通過秘密途徑要求暹羅人起來反抗西洋人,回歸大明正統。在北大年,這則消息的傳播尤為廣泛,而且相信的暹羅百姓也十分的多。不為別的,隻因為北大年地區是西洋人為禍暹羅的重災區。
北大年(Patani),又稱大坭(Tani)、佛打泥,在馬來半島東岸,即今天的吉打(Kedah)。1511年葡萄牙人占領馬六甲後,壟斷海峽貿易,苛政暴斂,華商受到排擠,相率轉移到北大年。漳州人張某為那督,在當地經濟有相當大的影響。16世紀中葉,北大年號稱“中國海盜逋逃偷安之所。”廣東海盜何亞八、鄭宗興、林道乾等都曾流寓北大年。林道乾聚集廣東、福建流民2000餘人,從事海上走私與貿易,北大年女王招其為婿,招納華人為大臣,鼓勵華人移殖,使北大年成為華人居留最多的地區之一。華人在暹羅的海外貿易中扮演代理人角色。1639年,暹羅國王委到海外貿易的代辦官員、倉庫員和會計員全為華人。雖然如此,當地華人與當地暹羅的關係十分融洽,大家相安無事。
但是這種平靜被西洋殖民者的到來打破了,自從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北大年開設第一家商館之後,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等殖民者紛至遝來。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幾乎壟斷了這裏的貿易。大量的暹羅和華人手工業者、商人紛紛破產,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民。
十一月八日這天,一名被荷蘭商人擠兌到破產的暹羅商人在把資產全部賣給荷蘭商人之後,在荷蘭商館門前的大樹上上吊自盡,留下妻子和一雙兒女,十分可憐。這個矮小可憐的暹羅女人請求荷蘭商館門口身材高大的荷蘭士兵幫助她把還掛在樹上的丈夫屍體取下,好讓自己將遺體運回去安葬。
荷蘭士兵壞笑著答應了她請求,他不是爬到樹上割斷繩索,而是用火槍向吊在屍體脖子上的繩索射擊,說隻要將繩索射斷,屍體就會落到地上了。
一槍。
兩槍。
三槍。
荷蘭人的子彈全部射在了那可憐的破產商人的身體上,其中一槍明顯是故意射向屍體的下體部位的。
可憐的寡婦明白了,這是荷蘭人在故意侮辱自己丈夫的屍體啊。於是她發瘋似的撲向那個荷蘭士兵,要和他拚命。
噗~~鋒利的刺刀捅進了寡婦的胸口,隨即伴隨一條血箭被拔了出來,瘦小的寡婦仰麵栽倒,右手拚命地伸向還掛在樹枝上的丈夫。
暹羅人徹底被激怒了,他們發瘋似地以原始的武器衝擊著荷蘭商館。他們不懂得什麼戰術,隻曉得一味莽撞地發起攻擊。隨著槍聲的不斷響起。越來越多的暹羅人倒在商館精美的金屬柵欄外,但卻有越來越多的暹羅人義無返顧地踏著同伴的屍體繼續前進……
一個生活在北大年當地中國人鄭宇提出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應當采取長期圍困的辦法。暹羅人接受了這一提議,將荷蘭商館圍了個水泄不通。而更多的暹羅人也增援了上來。到九日晚,自發參與圍困商館行動的人員已經達到了一萬七千人。
停泊在附近水域的荷蘭戰艦,得到商館被圍地消息,立即派出了三百名士兵增援。同時向最近的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和英國艦隊求援。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為了共同的利益,西班牙、法國、葡萄牙和英國,答應了荷蘭人的要求,向北大年派出了共計兩千五百名士兵。
“傳言果然是真的啊!”中國商人鄭宇對北大年的暹羅人和華人說道:“西洋人派了這麼多軍隊來,顯然是要來抓走國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