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女人成功心理學(1)(1 / 3)

1.聰明是修煉出來的

一個真正聰明的成功者,隻要稍稍聰明一點兒,就能懂得掌握人生有限的時間和方向,並不需要超高智商。在學校裏聰明,和在事業中睿智是兩回事。沒有效率的聰明是人生最大的奢侈。

保加利亞有個號稱世界上最聰明的女人希米契娃,她的智商高達兩百,據說世上隻有一個男人——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化學家庫利和她的智商一樣高。她在學業上成就廣泛,足以證明她的智商:她在保加利亞和英國取得了五個學士學位,擁有經濟、教育和社會學士的畢業證書,同時也有電子工程師及教師等執照。

不過目前住在保加利亞的她,卻有兩年的時間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薪水也不高,折合台幣頂多是6000元左右。

6000元在薪水水平較低的東歐國家,仍然不能列入中等收 入,可見她活得並不好。於是她向媒體感歎,保加利亞老板不喜歡聰明的員工,希望能夠到英國工作。世上智商最高的女人,竟然失業兩年,實在令人感慨!她抱怨:該國老板不喜歡用太聰明的員工。

或許有些女性主義者也會因而感歎:男女命運大不同。可是,她的例子不過是說明了:智商高不一定保證成就高。人生是一張尋寶圖,路上有好多好多岔路,如果你一直走錯路,或不斷地重新開始,那不過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而已。

有三個孩子的她,已經年近半百,並不是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若現在才在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又要向老板展示自己的聰明,老板一定很難包容她吧。

擁有五個學士學位,表示她沒有把自己教育成專才,不過是擅長拿取文憑而已,不算是真聰明。通才教育固然重要,但真聰明者要在接受通才訓練後找出自己的專才;否則,所有的教科書都會過時的。聽她抱怨,也可推斷她自恃甚高,在人際關係上一定沒有打點好。現在哪個工作不靠互助合作呢?

2.聰明女人不怕鬥爭

女人不要怕鬥爭。因為,不隻是人,隻要是活著的東西,地盤的鬥爭就無可避免。但大環境裏的鬥爭讓人成長,小空間的鬥爭讓人虛弱。寧可選擇前者,讓自己記取傷痛與挫折,好好成長與成熟。聰明女人不必成為鬥魚。但當鬥爭來時,千萬不要逃跑,就把它當成磨煉自己的機會吧。

很多女人都希望找“單純一點兒”的環境。事實上,環境越單純、鬥爭可能越陰森。小空間的鬥爭也比大空間要凶狠。

有位朋友從大學到博士都在同一所學校就讀,畢業後也留校教書,她的人生簡直是一條順暢而平坦的上揚直線。有人和她開玩笑:“你沒出過校園,所以還維持少女時期的青春與單純,一定不知人世險惡吧?”

她意味深長地回答:“其實學術圈和校園內的惡鬥,才是最凶狠可怕的,隻是你們不知道而已。”

她說得對。沒錯,各種汙蔑品格的流言、各種惡意攻擊、各種編織莫須有罪名的黑函,在校園內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門派的鬥爭,有教授會認為某些學生是“他的人”,在升級或審核任教資格上給予護航;對於“不是我的人”就多方貶抑、找麻煩。

自認為“做學問”的人,看不起在報章雜誌上寫文章的人,更討厭愛上電視的同事們。這些稱得上是“媒體寵兒”的教授,在校園裏反而很吃不開,隻能踽踽獨行,還要躲各種暗箭。

很多人害怕考驗,以為江湖險惡,會將自己弄得體無完膚。

其實,空間越小的地方,鬥爭越狠。對鬥爭過度介意或敏感的人,自己的個性可能有問題。

某家公司,半年前,總機小姐的座位重新整修,改了門麵,也多添了一個小魚缸,裏頭養了四條金黃色的小魚。

它們體型不大,但魚缸實在小,幾條小魚擠在裏頭,實在有點兒局促。魚缸裏並沒裝循環過濾器,隻放著幾根看來不太營養的水草。但飼養的小姐表示,那種魚跟鬥魚一樣,並不需要太多氧氣。

一年來,魚缸總放在總機小姐的櫃台上,隻是,平均每4個月少掉一條魚。最後隻剩下一條魚孤獨地在裏頭遊來遊去,看上去很可憐。

總機小姐抿著嘴,不屑地看著那條魚:“不,它一點兒也不可憐,就是它把其他的魚都鬥死了!”原來,最後的幸存者是個殺人犯。如果它看來有點兒孤苦,也是它自己造成的。它是一條“鬥魚”。這條鬥魚就像一位女白領,她對一位剛進公司的同事感歎:這間公司鬥爭很多,長官排擠她、其他同事嫉妒她、誰麵善 心惡、誰口蜜腹劍,吐了一堆苦水之後,她警告同事:“不久,你就可以體會我的說法。”

沒多久,新同事真的“體會”到了,她確實活得挺痛苦,而“凶手”不是別人,就是她,隻是她自己看不清楚,她是公司中最好鬥、最會主動咬別人一口的那一個。很多人感歎自己在辦公室裏沒有朋友、孤軍奮戰,其實是因為自己是一條鬥魚,是自己的偏激性格作祟,不知不覺把別人鬥得遍體鱗傷、鬥到朋友全無,卻不斷地感歎自己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