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是指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對對方能力、品格等方麵的一種主觀感受和判斷。印象的形成包括了理性和感性的層麵,主要表現為對對方的喜惡。若對初次見麵的人印象好,便會興致高昂地傾聽與溝通;印象不好,就容易影響情緒,影響自己聆聽、觀察、評價對方的心情與客觀性,有時會造成對對方的認知產生偏差。所流露的負麵情緒也會影響對方對自己的觀感與好感。
而與人初次見麵時對對方的穿著、談吐、氣質、經曆、背景、道德、性格等,未經驗證便在直覺上得到最初印象與做出的初步認知、評價稱為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可以使別人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性格與動機等內在特質。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不單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增加自己人生的附加價值。穿著可以不必追求豪華體麵,但要針對出席場所的性質,注意穿著、眼神、表情、舉止、談吐是否得體。借著專注傾聽、真誠待人、尊重關懷、開朗自信的人文修養,以及思維清晰、信息豐富的溝通,在人際交往當中逐漸累積自己一生的“社會資本”。
第一印象並非總是正確,但卻總是最鮮明、最牢固的,並且深深影響著以後雙方交往中彼此的信賴與喜愛。管理者既要重視第一印象,又要盡量避免因第一印象而造成的認識上和用人上的錯誤。
首因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對人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很大。首因效應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先後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時,人們總是傾向於接受與重視前麵的信息。即使人們同樣接受了後麵的信息,也會認為這些信息是非本質的,而是偶發的。因為人們習慣於按照前麵的信息來解讀後麵的信息。如果前後的信息出現不一致的現象,人們較易屈從於前麵的信息,以形成整體一致的印象。
自知之明指的是自己應該多去留意自己在溝通時受第一印象帶來的負麵情緒影響的程度。較為理性的人,即便對對方印象不佳,也能調整心態,心平氣和地去傾聽對方表達的內容,盡可能客觀冷靜地了解對方的人品和能力。但是,有些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響。一旦對對方印象不好,內心頓生排斥或厭惡,對對方講話內容及肢體語言的解讀也容易偏向於負麵,甚至表露於眉宇之間,大大增加了誤會和爭執發生的可能。
1.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
好的第一印象,能使人在相處時感到輕鬆愉悅,不但使周圍氣氛更加和睦,也有助於日後進一步的交往。平日多了解自己的穿著、談吐、舉止給別人的第一印象究竟如何,懂得如何改善自己,爭取給別人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一個廣告設計係的畢業生想進入一個著名的廣告公司工作。一天,他到這個公司求見人事部經理,說:“你們需要一個懂得設計的員工嗎?”“不需要!”“那麼排字工人、校對呢?”“不需要!”“那麼實習生呢?”“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請你到別處看看吧。”他對著經理笑笑說:“那麼,你們可能需要這個東西。這是我的設計,送給您用用吧!”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從圖案、色澤、材質都設計得很精致的小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傭”。經理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先到我們廣告部試用看看。”這個大學生這一連串的表現給正準備給他吃閉門羹的經理留下了很有風度、自信、幽默、機智、創意與樂觀的印象。這美好的“第一印象”,使得經理一下子改變,引起了其極大的興趣與信心,為他贏得了職場上的第一份工作。
相反,若初次會麵時,蓬頭垢麵、不修邊幅,則會給人邋遢、沒有條理、不太可靠的印象;雙手抱胸常被解讀為高傲、不屑;沒有恰當的眼神接觸(眼睛不正視對方、眼神四處打轉、直盯著對方不放)會讓人感覺不夠尊重、缺乏真誠或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下,即使自己才高八鬥,也難免遭別人誤讀。如同《三國演義》中所提的鳳雛龐統,當初準備投靠孫權,效力東吳。但是未料孫權初次見到龐統,心中先對他的相貌醜陋有幾分不喜,又見他傲慢不羈,更覺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孫仲謀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於門外,盡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
進一步地,我們也應當時刻提防自己陷入“第一印象”陷阱並不斷培養自己的“自知之明”。在很短的接觸中產生的第一印象往往與事實有些差距,當自己發覺對他人第一印象很不好時,要立即提醒自己,盡量不要因為先入為主的不良印象,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和傾聽的效率,甚至對對方人格、能力或意圖產生誤判,以致影響雙方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更要提防因過分情緒化,於眼神和語氣中流露出不滿,致使對方感到被鄙視和受排斥,造成更加惡劣的後果。
大武與徐君在一家谘詢公司共事一年多,因分屬不同部門,彼此眼熟但並不熟悉。有一天,大武前往他參加多年的健身房,在遊泳池邊巧遇前天才加入這個健身房的徐君。徐君剛從泳池爬上岸,很開心地向大武打招呼。大武猛然看到徐君胸膛上刺著一個深藍色鬥大的字“悟”及四周漩渦般的花紋。按捺住一股不太舒服的感覺,勉強與徐君寒暄兩句便下池遊泳。從此,大武對徐君就有了全新的印象,覺得徐君是個虛浮、不踏實、不很正派的人。不料,經理在會議上宣布未來六個月他倆將被派往成都,兩人共同負責一個大客戶在成都的工廠生產流程的重整與規劃。經理特別強調此任務的重要性,兩人務必全力以赴,合力完成。大武一想到要與這種人朝夕相處六個月,而且是共同負責這麼重要的項目,頭皮就發麻,心裏極不舒服,接連幾天下來心裏每天都在擔心這個項目會因徐君而搞砸,不但覺沒睡好,與徐君聯絡出差事宜時的語氣也很不耐煩。徐君一頭霧水,不知自己究竟何事冒犯了大武。於是很有誠意地給大武發了個短信,問是不是自己什麼事情處理不當讓他誤會。大武這時努力去想究竟什麼事讓自己這麼不喜歡徐君。他意識到自己是因負麵的第一印象而對徐君有了成見,而關閉了去了解對方的心。他決定給自己機會,也給對方機會真正了解彼此。一路下來,了解到徐君是農村出身、苦學成功的北漂族。他發現他們有很多彼此欣賞的地方,相處很愉快。到了成都工廠展開工作時,大武也特意觀察徐君的言行,發現他是一個非常踏實、負責、幹練的合作夥伴。終於覺悟到自己差點成為錯誤第一印象的受害者,也慶幸自己的及時回頭。從此兩人的合作既愉快又高效,不但順利完成任務,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讚揚,回到總公司,兩人還雙雙獲得了領導的嘉許和很高的年終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