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增長方式、降低資源消耗、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這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中國資源儲量本來並不大,如果不在節用上下工夫,不顧自然、不計代價、不為未來、竭澤而漁、竭礦而采,不僅會很快耗盡國內資源,也會加大全球資源供給的壓力。2005年,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已討論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的《關於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和《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幹意見》,標誌著中國將圍繞實現經濟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從體製、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麵,采取綜合措施,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下大力氣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指導思想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
(2)重點圍繞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低效率的增長方式,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
(3)重要手段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建設資源節約的技術支撐體係。
(4)從法律體係、政策體係方麵加強法製建設,完善政策措施。
(5)加強宣傳,強化節約意識。
(6)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製、機製,形成節約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最終形成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