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貯存臍血:為寶寶存一份健康(1 / 1)

有媒介在回顧2002年的熱點詞彙之時,發現有一個詞出人意料地在全國掀起熱浪———健康。這一年,洪昭光教授的《登上健康快車》熱銷百萬餘冊,全國人民的健康意識空前高漲,未雨綢繆、未病先防的健康觀念深入人心。而在深圳,有一種健康消費也悄然升溫———

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婦產科病房裏,記者見到了一位憂鬱的產婦,她於3天前經剖腹產下一個7個月大的女嬰,女嬰由於早產即刻被送入了保溫箱。與普通的女嬰不同,這個女嬰可能還承擔著拯救另一個生命的責任。

原來,這位母親還有一個5歲的兒子,活潑可愛。一年前,家裏買了新房子,裝修完畢,一家人迫不及待地住進了新居。過了一段時間,細心的母親發現兒子有點不對勁,精神萎靡,臉色發青,去醫院一查血色素,低得驚人。醫生建議抽查骨髓,確診他得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可能是新裝修的房子毒氣未散盡,使我的兒子……”母親哽咽了,自兒子得病後,她收集、查閱了大量的有關白血病的書籍、資料,仿佛成了這方麵的專家,“我們家都沒有這種病的家族史,我真後悔當時這麼急住進新房。”

查資料時,她發現了“臍血移植”可治兒子的病,所以她的第二個孩子一出生,臍帶兩頭立即被結紮,醫生將注射器插入通往臍帶的臍靜脈中,抽出臍帶血,急速用飛機運往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進行檢測、配型。一天後,檢測結果發回深圳,該女嬰由於早產,臍血幹細胞活性稍低,如自體使用完全適宜,但若要移植給她的哥哥,可能幹細胞的活性不夠,還需進一步檢測。醫生歎息,如果她的兒子出生的時候就存了臍血就好了。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婦產科主任楊瑞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一年裏,盡管學術界對臍血貯存的看法仍有分歧,但深圳的父母為寶寶貯存健康的熱情卻有增無減,尤其是以下幾類父母:有血液病家族史的、自己以前曾患過某些疾病的、經濟條件較好、受教育程度較高、對孩子保護心理較強的父母。

楊主任說,拋開臍血貯存的商業價值不談,單純從醫學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值得肯定的積極行為。因為隨著內外環境的日益惡化,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惡性血液病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嚴重威脅著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危,而臍帶血含有大量的幹細胞,可以代替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很多不治之症,貯存臍血等於說是為孩子將來的健康提供了一份保障。(小鄔)

新聞鏈接

2002年12月1日,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正式通過衛生部組織的驗收,首批獲得衛生部頒發的執業許可證。這標誌著我國惟一的國家級幹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開始正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