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運籌帷幄(2 / 2)

熊倜也沒客氣,把自己寫的也給了祁秉忠,兩人各自打開看著。

祁秉忠的折子比熊倜的折子還說得清楚,折子上說:“三岔河麵狹窄不可靠,城堡太小難容駐兵,現在隻應牢牢地守住廣寧。”

祁秉忠的折子也指出了這樣的布防是把我軍的力量分散。

兩人正說著,阿爾斯冷走了進來說王化貞全改名號為“平遼”。

阿爾斯冷拿著熊倜和祁秉忠的折子走出了軍營,祁秉忠皺著眉頭說:“平遼?這個名號……”

熊倜也在心裏想著:平遼?這真不吉利啊!我軍本就是遼軍,這平遼“平”的是誰啊?怎麼不說是平女真,平努爾哈赤。

熊倜和祁秉忠也走出軍帳,天氣緩和了一些,風不在寒冷,可熊倜和祁秉忠的心情都很壓抑,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

走了很長一段路,還是祁秉忠開口說:“我已經接到王化貞的命令,天亮就要出征了,熊大人,你看這事應該如何?”

熊倜望著天空,天上星星點點,月光照射著廣寧城。熊倜的心情很複雜,看著祁秉忠隻說了四個字:“軍令難違!”

熊倜和祁秉忠分手以後,回來也沒有睡意。大仗在即,不如學點東西。

熊倜想到這不知不覺又拿出隨身攜帶的七十二策,這是一部兵書,熊倜想:就算是臨時抱佛腳。

熊倜跳過第一策胸中甲兵,看著第二策。

畫麵是一個小道士舉起劍拉開步子,一隻腳站立著。這一招熊倜也很熟悉了,這既是一個劍招,又是一個用兵之策。

劍招下有一些小字。

第二策:居安思危 。

原意:居:處在。處於安全的環境;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

計意:時刻準備。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熊倜琢磨起來,他看著這個畫麵小道士的動作好像在說起一個故事。

春秋戰國之時,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家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

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並不想得罪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於是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賀禮。

收到這份禮物之後,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這件事的大功臣魏絳。

魏絳是個正直的人,一口拒絕,並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很強大,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後,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熊倜想著眼下王化貞就是認為自己很強大,所以要去攻打努爾哈赤。王化貞這樣蠻幹,加上沒有認清努爾哈赤這一次的野心,廣寧城這樣下去是很危險啊!

王化貞作為遼東老將,長期同努爾哈赤作戰,自然有一套方法。可是,常言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王化貞這樣做合適嗎?

熊倜順著看下去,瀏覽到了“遠謀”。

遠謀:指深遠的謀略。做長遠打算。熊倜在腦子裏麵繼續想著:“遠”與“近”相對,遠方,遠程,遠景,遠見……

“一個帶兵打仗的人如果沒有遠見卓識,那不是白白斷送士兵的生命,攻不勝,守無力。”熊倜自言自語地說著。

熊倜一邊說著一邊往下看著,這是七十二策之遠謀篇。第七策:運籌帷幄。

原意: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裏之外:指戰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裏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這個故事是說西漢時期,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

劉邦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別,百官紛紛誇讚他大仁大義。

劉邦說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傑,所以能得天下

作為一個決定軍中命運的人要有深謀遠慮,顧全大局,熊倜思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