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見我停了下來,疑惑的問道:“怎麼了?”
我指著遠處那巨大的石像說:“我可以確定,是祝由科。”
祝由科又稱為祝由十三科,分別是大方脈科,諸風科,胎產科,眼目科,小兒科,口齒科,痘疹科,傷折科,耳鼻科,瘡腫科,金簇科,書禁科以及砭針科。據傳是軒轅黃帝創建的上古傳奇醫術,在元朝是被列為太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中醫學科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然而,祝由科傳到今天,曆經無數次的重大轉變,早已經與真正的傳承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相同名稱的兩種不同學科。
據楊晴所說,祝由科最初並不是軒轅黃帝所創造,但具體源於何時卻不得而知。其目的並不是濟世救人,而是為了尋找長生之法。
有文字記載,上古時期,真正的祝由科在使用時,一不需要金針刺穴,二不需要藥湯外敷內服,但凡有人傷病,無論大小,隻需升壇祭法,頃刻間便能去病驅邪。
而掌握祝由科的人極少,被人尊稱為祝由科。也就是說,祝由科不僅僅指一種玄妙的救人法術,也指掌握法術的之人。
尋求長生,不可逃避需要麵對的,必然是死亡。
生老病死,幾乎是萬物都有遵循的一種原則,人類也不例外。然而,祝由科們傾盡全力,以萬物做實驗,卻真的尋到了長生之法,可惜的是沒能在人類本身上實現。
被祝由科們創造出來的生物,當時的名字沒有傳下來,但諸多證據則指向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是一種海洋生物,它在上古時期經祝由科的“改造”後,體質及繁衍機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普通的水母在繁衍完成之後,會立即死亡。而燈塔水母則不同,它們在性成熟之後,體質會立刻發生轉變,重回幼蟲狀態,如此反複,長生不死。
想到這裏,我心頭一動,想到了在呼倫貝爾那座山下的樓船上看到的那漂浮在空中如鬼魅一樣的水母,驚訝無比。莫不成,那些就是傳說中的燈塔水母,或者是燈塔水母的變異品種?
張毅見我說完一句話之後便沉思不語,忍不住提醒:“祝由科怎麼了?接著說啊。”
我繼續解釋道:“最原始的祝由科自出現,便從未停止尋找長生之法。它們敬畏死亡,卻要不斷麵對死亡。雖然不確定,但我猜測,有極大的可能,咱們所在的這個高台是一個祭壇,而祝由科們所祭祀的,是沒有實體的死亡。因為畏懼,所以敬仰,這很符合上古時期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和諸多理念。”
張毅認真看了一會石柱上的壁畫,沉聲問道:“就是說,這畫上畫的,就是曾經真實存在的?”
我點頭說:“很有可能。不過,答案恐怕隻有在咱們上去後才能揭曉了。”
說完這話,我抬頭望著上方懸掛的無數棺材,忍不住暗想:難道長眠在這裏的人,都是在等待著重生嗎?
幺朵在旁邊眨著大眼睛看著我們對話,一句也聽不懂,隻能幹著急,不停比劃手勢催促我們繼續往上走。
我點了點頭,繼續踩著石階向上。
石階上沒有任何機關,這一點不符合古墓防盜的設計,更偏向於我猜測的祭壇的設置。
我們一路向上,在到達頂部那一刻,我立刻被眼前所見驚得呆住了。
我靠,我這個從楊晴那裏聽來一知半解的半吊子還真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