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金沙國的曆史(1 / 2)

楊晴急忙就要跟進去,我拉住她,衝她使了個眼色,然後在她之前邁進廟門裏。

老者放下拐杖,從旁邊的供桌上挑出三炷香點燃,然後恭敬的鞠躬對著上方的靈牌擺了擺,將三炷香插進香爐,然後撿起拐杖,退讓到一旁。

為了表示我們的善意以及尊重,我和楊晴也先後上了三炷香。

老者的麵色終於緩和了下來,帶著我們出了石廟,沿著雜草叢中間的一條小路,繞了半圈,到達了距離那些石廟幾十米遠的一塊空地處。

這片空地上麵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隻有黃沙,踩在上麵會有“沙沙”聲響,非常的柔軟,而且看樣子很有一些厚度。

我們踩過的地方,會留下我們的腳印,因此可以看得出來,這些黃沙非常的細,不像沙漠上那種粗沙,反而有些像海邊的那種細沙。

老者衝旁邊比劃了一下手勢,我順著他所指看去,發現在一旁的草叢中有一根手指粗細的木棍,於是走過去撿起來遞給楊晴。

楊晴衝老者行了個拱手禮,然後用腳將地上的黃沙抹平,用木棍在上麵寫出來許多像是簡筆畫一樣的字。

老者眯眼看著楊晴寫下的話,點了點頭,待楊晴寫完後,也用腳將身前的黃沙鋪平,用同樣的文字回答。

楊晴這一次充當了劉胖子的角色,邊與老者溝通,邊進行翻譯,以讓我能夠第一時間知道他們溝通的內容。

原話翻譯成白話也有些晦澀難懂,而我隻關心對話中的重點內容。

果然如楊晴猜測的那樣,這裏的人真的是曾經金沙古國的遺民,但是他們卻不像那些專家猜測的那樣,並不屬於古蜀國,而是附屬與古蜀國的一個非常小的國家。

金沙國民熱衷耕種和文化發展,非常排斥戰亂,因此並不具備多麼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古蜀國強大的兵力下,也隻是勉強能夠自保而已。

古蜀國當年的兵力非常強大,可以與中原地區的商朝分庭抗禮。幾經戰役之後,兩方互相退讓,劃下國境線,從此互不侵犯。

然而,中原地區與古蜀國那樣的閉塞之地不同,經常會有戰亂發生,朝代的更迭也非常的頻繁。

經春秋戰國,天下一統歸秦。

秦始皇的戰力強大, 一時橫行天下,無人能敵。

古蜀國在經曆連番的戰爭之後,國力急速消退,無法再繼續承受,開始舉國逃避戰亂向西遷徙。

金沙國沒有經曆戰亂,但金沙國王深知類似“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毅然決然帶領子民加入了西遷之路。

那時代的交通並不像現在這麼便利,尤其是如此大規模的遷徙。

在路上,饑餓、疾病、惡劣的天氣、野獸等對他們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出行時這一路的人有數萬,而過了青藏高原抵達新疆塔裏木盆地的時候,他們已經隻剩下了不足一千人。

而這僅存的一千人中,有七八百金沙國的子民,以及金沙國的國王。

他們從塔裏木盆地東南角的入口進盆地,在沙漠中迷了路,最終艱難抵達盆地西北角綠洲的時候,竟然奇跡般的還剩下了六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