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毛ZD窯洞處。剛剛卸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主任的林伯曲正在與商討著什麼。
**五老之一的林伯曲回到延安後,除繼續擔任邊區政府主席職務外,主抓經濟工作。
兩個人研討的是關於國民政府停發軍餉一事。
自邊區建立後,自產的糧食根本入不敷出,邊區每年都拿出很大一部分財政收入從外地購入糧食,而老蔣的軍餉占了邊區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老蔣忽然停發,著實給了邊區政府重重一擊。毛ZD沒料到百團大戰打出來這麼一個結果,老蔣看到八路軍發展壯大了,心中不喜,采取了釜底抽薪之計。
今年陝甘寧邊區災害不斷,十幾個縣,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災、旱災、冰雹的侵襲,另外霜、凍、風災、蟲災及瘟疫等自然災害也時有發生,成為困擾邊區政府發展的阻力之一。受災麵積達到500多萬畝,幾乎占了邊區耕地的一半麵積。由於邊區地處偏僻,自古以來就是荒涼貧瘠之地,每畝產量隻有幾十斤,那麼剩下的沒有招災的500萬畝耕地最多隻能收獲100多萬擔(注:每擔100斤)糧食,肯定是養不活邊區160萬的人口。最令人撓頭的是延安有2萬多留守部隊與全國各地來的進步青年、幹部等,這些人都是脫產的,人數足有十餘萬。糧食產量銳減,軍餉停發,即使想買糧都沒有錢了。
真正到了沒有油沒有糧的地步了。怎麼辦?加大向農民增收公糧嗎?加大對手工業的稅負嗎?但這顯然與“修養民力”的方針相違背,況且邊區的工業與農業實在是太弱了,即使加大稅負加大增收,也僅僅能救一時之急,反倒破壞了剛有起色正常的經濟發展,實在是得不償失。毛ZD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
陝甘寧邊區,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取消了過去42種苛捐雜稅,實行統一稅製,並減輕稅率。取消苛捐雜稅後,邊區隻對食鹽和出口皮毛、藥材等征收統一稅。食鹽減為每一驢馱隻收稅2元,並取消鹽稅附加。一切稅收除一次統征外,都無任何附加和重征。
之前,農民的負擔很輕。1937年10月頒布救國公糧條例,規定每人全年收獲不足300斤小米者免征,收入300-450斤者征1%;451-750斤者征2%,751-1050斤者征3%,1051-1500斤者征4%,1501斤者征5%。邊區政府向農民征收的救國公糧數量很少,1937-1940年,邊區平均以每年130萬農民人數計,每人公糧負擔平均1升多,最多也不過7升。由於負擔量很少,大多采用動員募捐的方式,並未嚴格按條例執行。負擔麵也很小,大多偏重於少數富有者。
“林老啊,這個老蔣真夠狠辣的呀,他這是要餓死、困死我們呐。”毛ZD沉默良久,開了口。
林伯曲推了一下眼鏡,接道:“是的,按照今年的收成,隻夠邊區吃4個月的,如果不盡快外購糧食,我們的老百姓恐怕就要出去討飯去了,這對我們的政治工作極其不利,會失掉民心的。老蔣可不管你是否受了災害,他會說我們**餓死老百姓,輿論機器掌握在他的手裏,他的嘴巴那麼大,到時候我們說不過他呀,會很被動。”
毛ZD重重的吸了一口煙,輕輕呼出煙霧,“林老,邊區財政現在還有多少錢?上次EL從SL帶回的100萬美元還有嗎?”
林伯曲攤開自己帶來的賬本,仔細查看了一下,回道:“主席,周副主席帶回來的100萬美元是這樣花的,按照您的指示,要加大軍工生產力度,我們通過秘密渠道購買了一批機床和鋼材,化學藥品等原材料,用來彌補從波蘭運來的那條毛瑟生產線上短缺的機器,這項支出就達到了75萬美元,剩下的我們換了銀元,作為邊區銀行的資本金,這是不能動的。今年發行了500萬公債,要還利息的。還有今年給工業和農業的貸款1152萬元,就今年的這個收成估計很難收回到期貸款,要延期,沒到期的這個也不可以強行回收的,銀行要有信譽保障,沒了信譽,以後老百姓就不信任我們了。”
談到從波蘭運會的毛瑟生產線,毛ZD的興致顯然有些提高,“哦,是這樣花的呀,前兩天老總還告訴我,槍支月產已經達到了3000支,他好高興的哦。”
“主席,現在財政上還有126萬元,要不要支出來提前購買糧食?大概能買粗糧11萬擔,這樣就不用增加太多公糧任務,邊區百姓也能減少點負擔。”
“嗬嗬”毛ZD笑了一笑,說道:“林老,我理解你的心情,我們**要施仁政,但是你應該理解不顧戰爭的需要,單純地強調政府應施“仁政”,這是錯誤的觀點。因為抗日戰爭如果不勝利,所謂“仁政”不過是施在RB帝國主義身上,於人民是不相幹的。反過來,人民負擔雖然一時有些重,但是戰勝了政府和軍隊的難關,支持了抗日戰爭,打敗了敵人,人民就有好日子過,這個才是革命政府的大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