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聖旨到了(1 / 2)

在星加坡喬治區蒙特利爾大街,最繁華的地段上矗立著一座高達8層的巍峨壯觀的大樓。大樓頂端鐵架上焊著幾個大大的紅顏色的金屬字“陳氏投資公司”。大樓前麵有一塊幾百平米的空地,上麵停滿了轎車及摩托車,大樓正門處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不時進進出出。

這棟大樓毫無疑問屬於陳氏公司。巍峨的大樓,停滿一地的轎車,眾多的朝氣蓬勃器宇軒昂年輕職員,無一不顯示這家公司的強大與欣欣向榮的景象。

陳氏公司大樓對麵,在大街的另一側則有一棟小得多的三層長方形樓房,這是一座寫字樓,從它的北麵窗戶看出去,正好能看到50米外的陳氏大樓入口處。在寫字樓三樓一間掛著“角川金融谘詢分析室”牌子的陰暗潮濕的辦公室內,三個日本人正滿懷貪婪的看著對麵的大樓,臉上的欲望一覽無遺。

房間頂部一架老式的風扇懶洋洋的轉著,將微風掃向地麵。屋裏的三個人被心中的欲念灼燒,絲毫沒有感覺到涼意,汗水順著前胸脊背不住流淌,洇濕了考究的短袖襯衫。這三個人一個是參謀本部第二部南洋處副處長宮本顯一中佐,一個是馬來亞九條公館館主,也是日本駐馬來亞間諜機構負責人赤鬆莊太郎少佐,再一個就是一個月前來到星加坡的日本北燁太石油株式會社社長小泉總一郎。

今天三個人出現在此,是小泉總一郎安排的,宮本與赤鬆相互之間知道彼此的身份,而且前兩日又收到東京指令,令他們幫助一個叫小泉總一郎的石油商,今天見小泉派人來請,忙不迭的趕到。今天他們聚在一起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研究一次對麵的陳氏公司,找出對策說服或者使用詭計或武力使陳氏公司首腦陳嘉申屈服。

三人處心積慮算計陳嘉申,原因也很簡單:奪取陳氏公司在科威特石油公司的股份,使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隨著中國戰事的久拖不決,無底洞般吞齧了天量的戰爭資源,日本國內儲備的戰略資源被不斷消耗,維持戰爭所需要的物資由過去的純增加開始變為純減少,最令人擔心的則是石油儲備,對於日本這樣的海軍強國,沒有比沒有石油這種事更令人難過的了。

鋼鐵,日本不缺,占領的殖民地朝鮮與中國東北都有大量的鐵礦,而且已經形成了年產幾百萬噸的能力。橡膠?這東西也不缺,在占領的中國海南島上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了,據說效果不錯,況且南洋這裏還有200多個橡膠園屬於日本人,每年能源源不斷地供應數萬噸,足夠用了。錫?銅?軍部說不用擔心這兩樣東西,儲備很多。

所有戰略物資中,也隻有石油是命脈,它是重中之重,沒有它,軍艦就是一堆廢鐵,很難想象日本海軍重新燒起濃煙滾滾的燃煤鍋爐,那樣不行啊,跑得慢一樣挨揍。世界三大海軍強國中,英國有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在婆羅洲的油田,以及英波石油公司在波斯的油田解決了石油這一難題。美國有遍布美洲大陸的油田,年產量高達一億多噸,人家不缺。而對日本來說,其石油來源就隻能基本依賴外國的供應。

小泉總一郎是受到日本政府補貼的石油商,他清楚的知道日本現階段的石油產量,也知道政府為獲取石油資源而進行的不懈努力。

日本隻有本州島西北部秋田、新瀉一帶,以及北海道了。此外,在樺太島的南部和T灣島的中央山脈地區也發現過石油的蹤跡。到1940年,日本的石油生產情況是:北海道出產了1萬噸,T灣生產4萬噸,北樺太石油租借地生產21萬噸,本州當年的石油產量是25萬噸,合計為51萬噸。這個數據還得刨除租借蘇聯北燁太島的費用5萬噸,也就是說全國一年隻能生產46萬噸,這點產量不足年消耗的十分之一。

隨著國內產量與需求量之間的巨大缺口急劇地增加,日本政府開始謀求對石油工業建立控製權。小泉9年前就知道其解決方法有三 點,其一是在國外購買油田或獲得租借地;其二是南滿油頁岩的利用;其三是撫順的煤炭液化和合成燃料的開發。

想到提取油頁岩和煤炭液化,小泉嘴角泛上一絲苦笑。滿鐵中央實驗所從大正十年(1921年)就開始研究撫順煤礦油頁岩的開發,推算出能生產1200萬噸石油,轟動海軍省,隨後獲得研究資金派員到處學習提煉新技術,到了昭和3年總算鼓搗出來一些重油,但質量低劣不達標,負責人引咎剖腹謝了罪,此事不了了之。那個煤炭液化項目更慘不忍睹,3年前花了1800萬日元(相當27萬兩黃金)的巨額資金建廠,去年產出了3小玻璃瓶成品,一時之間傳為笑料。人造石油項目遭到了可恥的失敗。坊間還有笑話傳出,對石油渴望得不行的山本五十六海軍中將竟然資助了一個宣稱“能把水變成石油”的騙子,這表明軍界到了有病亂投醫的地步了。

原先認為,購買油田的問題對於日本意義不大,因為當時的優質油田不是被大石油公司掌握,就是直接控製在美英政府和海軍部門手裏,日本能買到的,隻有波斯、墨西哥等國已經開采過的廢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