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號、22號命令宣布完畢,在場的數人立即根據命令確定了彼此關係。馬遷安級別最高,但他並不準備發號施令,劉清源這個可以信賴的老牌特務的到來,讓馬遷安的心情放鬆下來,雖然處在哈爾濱這座日本人統治的城市裏,可馬遷安卻沒有絲毫的擔憂,他知道剩下行程的安排可以完全交給劉清源了,讓他操心去吧。
果然,劉清源很自覺的公布了自己的方案,買哪趟車的客票,買什麼規格的客票,今晚住在哪裏都一清二楚的安排好了。
“老劉?”馬遷安想起一個困擾他很長時間的問題,敲了一會桌子終於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老劉,你是如何知道我什麼時候到哈爾濱的?還有,我到了山海關之後發現有自己的同誌在暗中保護,他們又是如何認識我的,怎麼知道我的行程的?我怎麼感覺自己的一切行蹤都逃不過幕後掌握呢?你們諜報工作做到這個份上是怎麼做到的?怪滲人的。”
“嘿嘿嘿……”劉清源一陣怪笑,忽然麵色一板麵帶嚴肅說道:“馬司令員,請注意紀律,不該知道的就不該知道,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好奇亂問,那黨的紀律還要不要遵守?”
一句話將馬遷安噎的好半天沒說出話來,緩了半分鍾,馬遷安才帶著半分尷尬半分惱怒點著劉清源氣結道:“你……!好哇!老劉你還跟我來這套?我這不是向你學習嘛,你想不想知道鳳山為何一眼就認出你?要是鳳山是鬼子密探,我看你今天就交待了,還有精神頭跟我打屁?”
李鳳山見馬遷安把自己抬出來當砝碼,很有覺悟的上前一步,居高臨下用蔑視的眼光審視著剛剛得意洋洋,現在臉苦的像苦瓜一樣的劉清源。
“交換秘密!”李鳳山大手掌摁上了劉清源瘦弱的肩膀,噴著吐沫星子施加壓力。
耿殿君不太了解這三個人曾經結下的深厚友情,不知道這幾個人這是“親熱”的表現,他的神情有點緊張,瞟瞟這個,看看那個,有勸解的意思。
馬遷安看在眼裏,輕描淡寫的擺擺手對耿殿君說道:“沒事,這倆家夥習慣了,見麵就掐,不掐身上難受。”
“不會過火吧?我就見過有人因為一點小事賭氣想不開,最後危害隊伍的。”耿殿君有點擔憂,不願看到自己隊伍裏“高級幹部”像小孩子似地鬧別扭,輕聲對馬遷安說道。
“放心!”馬遷安篤定地說道:“不超10個數,馬上好。”
好像配合著馬遷安的話語,劉清源一錯身一個漂亮的漂移,躲開了李鳳山的熊掌,嘴裏帶上了商量的口吻說道:“好好好,不準耍賴,我說了你也必須說。”
“哎!這就對了嘛,啥事兒都憋在心裏,憋出病來沒人替你治。”李鳳山嘻嘻一笑,收回胳膊,擠了擠眼說道:“我先問的,你先說!”
很快馬遷安就弄明白一路上暗中保護自己的人是如何工作的了,原來自己從延安動身的時候,任BS就已經派人在保護自己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同誌一直尾隨自己到哈爾濱,直至聯絡到劉清源才放的手,一路上被馬遷安察覺的人員隻不過是整個行動中的一部分。
任BS對馬遷安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竟然動用了如此高級別的,連具有很高反偵察水平的馬遷安都無法發現的特工護送。
劉清源也很快弄明白自己的麵具太老了,三年都沒換過,已經被不少抗聯的人所知道,苦笑著嘟囔回去再做一副,非執行任務狀態下一定不會再拿出來炫耀。
隨後的話題涉及到了十二支隊現狀和“十三省”武裝的現實狀態。十二支隊僅存的二十多人已經北上,耿殿君現在並不知曉他們隱藏在何處。而“十三省”的隊伍平時並不在一起,結拜之後,十三個人根據各自的使命,分散在三肇地區各自為戰,或偵察情報、聯絡消息,或發展抗日武裝。
這其中,真正拉起了綹子、形成隊伍的,就是耿殿君兄弟,也就是後來名震一方的綹子“三省”。“十三省”因為再沒有作為整體形象出現,不為人所知。當地老百姓隻知道三省綹子,綽號“五省”的弟弟耿殿臣,在兩年前被日軍討伐隊和當地土匪武裝“紅槍會”聯合剿殺,那次戰鬥中,五省在與敵拚刺刀過程中壯烈犧牲,被“紅槍會”割了頭顱掛在了肇源縣城城頭。現如今還有六個“省”幸存,其餘七個省早已犧牲。
耿殿君說著說著哽咽了,馬遷安感悟到他的痛苦,拍案而起,隨口誦出紅燈記:“如今日寇殺搶掠,不共戴天仇似海,誓死繼承先烈誌,擦幹血跡上戰場,兄弟慘死在魔掌,革命戰友記心中,要與敵人算清帳,血債要用血來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