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遷安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被史大嶺盯上了,其實他事後想想也不覺得奇怪,自己的兩個身份決定史大嶺有可能“有意無意”跟他聊上幾句,一是抗聯代表,二是軍工基地投資方代表,隻不過自己妄自菲薄,以為人家好大架子不屑與自己接觸,事實證明他想錯了。
史大嶺與馬遷安的竊竊私語不過是這個大宴會的小插曲,幾分鍾後,史大嶺若無其事的拔腳離開,不經意間就將他的意圖和條件壓給了馬遷安。要想獲得我的幫助,可以!但前提是:不能引起日本人的警覺,我們所做的一切要悄悄地,SL暫時還不能刺激日本人。
與會的人興致都很高,高到好像他們已經忘記了大軍壓境的德國人。晚宴開到了淩晨才散,散會後,一輛又一輛各型轎車魚貫而出,又快速隱入由於燈火管製而黑漆漆的夜色中。
回到了大飯店,馬遷安原原本本將自己聽到的、與史大嶺交談的內容等彙報給了任BS,這是組織紀律,必須遵守。
早九點,馬遷安與自己的隨從並伊萬諾夫飛離了莫斯科,這次他登上了伊萬諾夫的專機。飛機向東飛去,飛得不高。馬遷安一邊與伊萬諾夫聊天一邊不時透過舷窗向下看。下麵有一些景象很令他感興趣。
滾滾東撤的洪流,卷起漫天煙塵。噴吐著濃煙的列車幾乎連成一線,一列接著一列,拆散下來的工廠裝車東運,這是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必不可少的環節。飛機上有人估算出數據,一個大型工廠轉運量往往達到數千輛甚至數萬輛車皮,這讓馬遷安感覺到大工業化的SL那龐大的身軀,感受到SL那令人恐怖的運輸能力。沿鐵路的公路上,田野裏,農民們趕著漫山遍野的牛群羊群蹣跚向東。
不願在占領區生活的民眾彙集成了一支支大軍,他們隻有一個念頭:到內地去,到東部去。起死回生之地是東部,聚集力量之地是東部,建設大後方,那裏才是希望的所在地。
SL人民委員會下達《關於轉移人員和貴重物品的命令》,命令中規定了轉移的程序和辦法,馬遷安看到的景象就是SL軍民執行這一命令的具體體現。
“真壯觀!”馬遷安不由自主低聲發出了感歎,說完後心虛的看了看對麵坐著的伊萬諾夫,幸虧說的是中文,如果對方聽懂了自己的話,心裏會不會有別的想法?說不準。確切的說,下麵滾滾鐵流和人流隻不過是逃難的,無論如何是不應讚歎的,應該表示同情。
伊萬諾夫正在盤算這些東遷的人能有多少“流落”到遠東邊疆區,他那裏的人力還是不夠用,從中國來的勞工隻有9萬多人,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一切都亂了套,SL現在已經不能給老蔣提供武器支援了,老蔣自然而然斷了勞工輸出的合約。
伊萬沒有聽明白馬遷安說什麼,下意識問了一句,“什麼?”
馬遷安指著飛機下麵那無邊無際的隊伍,很有些欽佩,“我說,隻要人民的愛國熱枕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伊萬同意馬遷安的說法,他捋了捋後梳的頭發,也發出了感慨,“是啊,我們馬上就要投入軍工生產了,我們要造出無數的飛機大炮坦克槍支,要造出堆積如山的炮彈子彈,而這些都要靠他們來完成了。”
時間緊迫,飛機直飛哈巴羅夫斯克,在此地停留了1天。馬遷安不想在此停留過久,說服伊萬諾夫啟程再飛共青城,在飛機上他就了解了共青城的江岸碼頭可以停靠6千噸江海通用型大船,又仔細詢問了6千噸級海船可不可以從阿穆爾河入海口上來,得到一個數據,5千噸以下的可以,心中大喜,他已經了解到陳嘉申船隊中有3艘船是低於5千噸的,這3艘船可以不用在海參崴卸貨,直接可以駛達共青城。
伊萬原本不想去,禁不住馬遷安嚇唬他,馬遷安說,史大嶺同誌對這個基地抱有很大的期望,您老人家不去布置一番,這不是不給偉大領袖麵子嘛,唬的伊萬諾夫急忙答應,在哈巴羅夫斯克機場加了油又馬上起飛直奔共青城。
共青城位於阿穆爾河(黑龍江)下遊,與哈巴羅夫斯克市相距400公裏,人口10多萬,是俄國遠東地區第三大城市,也是俄國礦產資源儲量和開采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共青城由SL**青年團於1932年按照工業中心的規劃而建造起來的,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工業產品生產總量占該市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總量的80%,名副其實的工業城市,有良好的工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