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都在研究對方(1 / 2)

馬遷安的安濱縱隊包括兩個支隊,如果僅憑人數來論,整個縱隊人數新兵老兵全算上不過2500人。其中十二支隊是完全新組建的部隊,以原十支隊的第二大隊為基礎,近幾個月又發展了200餘人入伍,主要活動在青岡望奎一線,初時很艱難,後襲擊了一個軍馬場,又花錢買了上百匹蒙古馬,全支隊變成了騎兵,機動能力大為提高,情況才好轉過來,憑借機動在半山區半平原的地方生存下來。

而十支隊6月份打擊珠河鐵路線,出動400多老兵,激戰20餘天損失慘重,被趙尚誌解救回到駐地,老兵隻剩下100來人,戰鬥中兩次擴軍收編來的200多人也損失大半。這次出擊傷到了筋骨,為彌補戰損,楊靖宇毫不吝嗇的將訓練好的新兵中的佼佼者優先補充到十支隊,楊靖宇曾開會說過,越是能打的部隊就越要優先補充,戰旗不倒,軍魂不滅!作為英勇精神傳載下去的載體,這樣的部隊不能讓他消亡。

隨著新兵源源不斷的補充,隨新兵到來的還有一大批抗聯軍政學校畢業的軍官,十支隊人數不減反增,戰鬥力急劇恢複。

由於2大隊吳耀祖率全隊歸於十二支隊建製,十支隊缺少了一個大隊,周玉成對部隊進行了一次整編,重新組建2大隊,恢複了4個大隊的編製。現在每個大隊都有3個中隊400多人。

新任2大隊的大隊長叫盧炳瑞,是37年入伍的老抗聯,一直做三大隊副大隊長,這人打仗勇猛不足,但足智多謀,用老抗聯戰士的話說,打仗損招迭出,很會陰人,馬遷安認為他俱有特種戰指揮官的氣質,組建新的二大隊後,將他提拔上來。

武器方麵補充的也很及時,每步兵班都有德普輕機槍一挺,**德衝鋒槍與托卡列夫半自動步槍各半,托卡列夫T33手槍幾乎可達人手一支的地步。

每小隊配備一個炮班,含2具火箭筒和2門60迫擊炮。每中隊配備2挺M1910馬克西姆式重機槍,每大隊配一門九二步兵炮,一門82迫擊炮,一挺六管轉輪機槍。

司令部周邊山頭還矗立著3門小口徑高射炮與6挺2聯裝12.7MM高射機槍防空。

這些配備武裝到了牙齒。同期中,馬遷安的十支隊配置是最好的,不僅強過其他支隊還強過蘇軍主力戰鬥團。

唯一缺憾是沒有機械化,隻能騾馬化,但是對付鬼子的輕步兵在火力上已經綽綽有餘。

幾日來,為了打下鐵驪縣城,馬遷安與十支隊的軍官們連續開了幾天會,根據搜集到的情報做出了作戰部署。為了得到更為精確的情報,偵查員還進入縣城與廣毅接上了頭,拿到了詳細的敵軍配置分布圖,敵人有1400餘人,其中日軍包括本城守備隊、憲兵隊和一個剛剛開到的原駐哈爾濱的佐藤守備聯隊的一個中隊,共計450人。其餘敵人大半為通化省開到本地的警察挺進隊,小半為本地的自衛團、鐵路警護團之類的偽軍。

這樣的骨頭剛剛好,像帶著脆骨的排骨肉,既能吞下又能有咬頭且滿口留香,再好不過的打擊對象了。

馬遷安與周玉成研究鐵驪縣城防衛的同時,作為此次大討伐的最高指揮官野副昌德也正在悉心研究抗聯。

自從領受命令到了哈爾濱之後,野副昌德就沒有閑著,左一道命令右一道命令頻頻向各地發出,隨著各地不斷回報,他收集到了大量有關抗聯的情報。

這些情報大多模糊不堪,失去了以往的準確性,原因無非是抗聯的叛徒大大減少了,在頻繁的與抗聯小規模戰鬥中又基本上俘獲不到俘虜,致使沒人能掌握準確的抗聯內部情況。

不過也有準確一些的分析報告出現在他的案頭上,最令他重視的是原136旅團的旅團長土古直二郎少將的報告,不走運的136旅團與抗聯主力打了兩次大仗,兩次大敗,作為主官的土古再也沒有機會複仇雪恨了,敗回佳木斯後,被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賜予他“有尊嚴的剖腹”,剖腹之前,土古寫下了滿含血淚的“戰況總結與教訓”一文,以提醒他的上司注意新抗聯的新情況。

野副昌德有思想有思維,打了這麼多年仗,他隱隱約約覺得日軍中的那種戰敗即自殺的做法有些不對,自殺的軍官也不全是庸碌之輩,其中有不少摸爬滾打從基層奮鬥出來的,也曾有過輝煌的戰績,聰慧的頭腦,可偶爾一次戰敗就要承擔全部責任去死,來不及改正自己的錯誤,實則為軍隊的一大損失。

他認識土古,知道那是一位不錯的指揮官,就這樣死了,太可惜了!

野副翻來覆去的將土古報告研究了好長時間,從報告中描述的情況來看,土古排兵布陣中規中矩,沒有明顯的疏忽遺漏,怪就怪他的運氣實在不夠好,竟然被盤中餐鹹魚翻身咬掉了舌頭。報告中有一段話引起了野副昌德高度注意,他將這段話仔細的看了又看,默默想了好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