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有人不幹了(1 / 2)

老蔣問這個問題出乎所有人預料,這完全是老蔣即興發揮的結果。“親切”的問話通過麥克風傳到大禮堂中,下邊坐著的官兵和嘉賓也都聽得清楚並表現出興趣。

李四清愣著,思索著……,最後他決定實話實說,謊言是會被戳破的,若因顧忌太多不講真實情況,想刻意證明什麼的話,最後反而會弄巧成拙,成為笑料,會讓人想法更多。

李四清沉著回到:“回校長,我們兄弟四個先後參軍,大哥李伯清曾在張發奎部隊服役,27年8月份戰死南昌城下;二哥李仲清12.8抗戰戰死上海,三哥李三清37年戰死在南京,我本人40年1月在河南力盡被俘,被日本人押到東北做勞工,幸被馬長官解救,從此我就在他那裏幹抗聯,殺鬼子,校長!”

李四清父子幾人的曆史就是中國這片大地發生的曆史,充滿了血火與抗爭,辛亥、北洋、國父聯共、北伐、國共決裂、日本蠶食挑釁、日大規模入侵、國府喪師失地、中日戰爭相持情況下的頻繁戰鬥,敵後反擊等。

李四清講的慷慨激昂,老蔣聽的頗為動容。

“忠勇之家!忠勇之家啊!”老蔣輕輕的拍著李四清的肩膀,予以讚許與鼓勵。說到張發奎與南昌城,眾人第一時間都會想起周EL發起的“南昌暴動”,既然李四清不避諱大哥李伯清的死因,這起碼算是當眾表態吧,證明他雖然處在**隊伍裏,但依然心向黨國不是嗎?這也是老蔣想弄明白的事情。

看到老蔣很滿意他自己創造出來的噱頭,馬遷安不以為然,心中嘿嘿一笑,硒然。馬遷安是知道李四清家族曆史的,李四清大哥確實是在南昌戰死的,那又怎麼樣?難道就能證明李四清也學他大哥跟我們決裂作戰?可能性並不大。

老蔣埋釘子,抓住時機種下不信任種子的本領還是很高超的。識得其中滋味的有心人都品出點味道來。

老蔣誇讚完李四清,又對著另兩位**軍官寥寥表揚安慰數語,對站在隊尾的馬遷安,老蔣沒有與他談一句話,隻是揚了一下手,點了點頭。

馬遷安對此已有心理準備,從剛才被人安排在最後登場的時候就有預感。老蔣用盡了手段奪取了抗聯的“名義領導權”,心知延安方麵做出了巨大讓步,當然要給抗聯中的**將士一個安慰獎,但能讓抗聯中**代表來參加表彰大會,這已經給了很大麵子了,還想讓委員長狠狠誇**代表兩句嗎?夢該醒了。

授銜與授勳儀式是一起進行的。中華民國陸軍軍歌演奏後,作為大會主持人的一個少將大聲宣布本次授勳授銜人員名單及相應的軍銜勳章。

“國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第4167號令,特授予原東北義勇軍,現第十一戰區第四十集團軍獨立旅副旅長李四清同誌少將軍銜,授予二級寶鼎勳章。”

李四清一愣。馬遷安也是一愣,這軍銜給的太高了吧?李四清是少將,那給自己起碼也是少將吧。

隨後又宣布另兩位軍官的軍銜,均授為上校,授四級寶鼎勳章。

最後,主持人不情願的宣布,“授予第四十集團軍獨立旅旅長馬遷安上校軍銜。”

授給馬遷安的軍銜不僅低,還無勳章。這也太能扯了吧?打臉啪啪地……。

主持人此言一出,底下大禮堂後排就座的陪都衛戍師官兵嘩然,嘩……,議論聲控製不住,嘈雜聲四起。

大部分官兵不明所以,最樸素的理念支持他們認為:馬長官與李長官身處同一支部隊,一個主官一個副主官,既然副主官都可以授予少將,主官怎麼也不能低於副主官吧?這搞什麼鬼?是不是念錯了,馬長官應該是少將吧,李長官是上校才對麼。

除去大部分不明真相的官兵,也有少部分平時勤看報的軍官知道其中貓膩。

抗聯!嚴格說來是**領導的,此次委員長之所以能夠“奪來”最高指揮權,這是國黨、**、俄國**三方麵達成的協議,他們三方關係複雜,國黨與**都與俄國有扯不斷避不開的聯係,遠了說有國父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思想體係,近了說有國共合作的方針,還有國民政府與俄國政府正式友好外交關係,兩國之間正麵臨的通力合作抗擊法西斯主義的共同需求,這其中自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在國內來說,國共既合作也摩擦,黃橋戰役、皖南事變就是例子。對於這個新開辟的第十一戰區,它所屬軍隊的成分不是清一色的**,兵員裏麵還有大量原**戰俘,這些人是當勞工時被抗聯解救的。這是一支新的軍隊,老蔣與毛ZD也在摸索最佳解決方案。老蔣當然想將這支軍隊牢牢抓在手裏,但他也知道,這樣做困難度極大,現在可不是26年搞清黨的時候了,對象也不同,在抗聯隊伍裏,**戰據主要位置。所以飯要一口一口吃,急不得,先攪合一下,利用國黨正統的優勢,不斷提高原**官兵地位,打壓**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