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陳嘉申在行動(1 / 2)

陳氏投資集團公司不僅僅在經濟方麵乘風破浪,在政治的參與上也披荊斬棘有了起色。

美國經濟自從29年大崩盤之後,羅斯福政府被迫實行了新政,大幅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幹預。但是由於政體的製約,資本集團暗中操縱,新政並沒有像羅斯福期望的那樣徹底發揮作用,現在的經濟情況隻是有了一定程度的緩和,並未完全複蘇。

陳嘉申投資集團派駐美國的人先是大肆采購不受法令限製的“戰略物資”,後來逐漸摸到了門道,相繼收購了幾個處於瀕臨倒閉狀態的中小企業,在美國占下了一個橋頭堡。這些企業其中就有一家叫做“中國飛機廠”的小企業。

這個企業是五邑籍華僑鄺炳舜率先捐資10萬美元,並發動僑胞捐資15萬美元,在美國開辦的,造出的飛機零配件直接支援祖國抗日前線。

陳氏集團公司的采購與投資受到了美國當地政府的歡迎。“諳熟”美國政體操縱機製的陳嘉申不失時機指示公司美洲負責人程則士與白瑞德,要他們接觸那些“好戰”的國會議員,或者說是那些營養過剩充滿“正義感”的議員,提供政治獻金,請他們遊說其他“保守”議員,或者設計輿論宣傳計劃並實施,花錢的主要目的就是逐步引導美國議員與公眾關注中國戰場,及時伸出援助之手,打破其“孤立主義”心態。

前不久美國各主要報紙轉載星加坡《星島日報》一篇文章,關於神父懺悔自己沒有及時站出來抗拒納粹發展的那篇文,始作俑者就是這一撮人,但他們也未料到會產生連環轉載,他們知道自己的力量還不足以控製全美國的報紙都那樣做,事後,這一小群“陰謀家”才體味出:在美國,還有一支強大的地下力量在活動,而其活動的目標則與他們一致。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

隨後一係列的輿論宣傳出籠,議員馬修在全國發行量較大的《洛杉磯時報》上專門開辟了一個欄目,他作為特邀評論員“撰寫了”大量有關美國亞洲政策的文章,針砭時事,揭露日本在東亞地區血腥殘暴的占領與統治。他的這些文章主要是引導民眾意識轉變,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美國普通民眾對外界漠不關心的心態。與此同時,仿佛與他心有靈犀般,相繼又有幾個著名的報紙電台加入了馬修發起的宣傳活動,推波助瀾,好不熱鬧。

當然陳納德對某些細節問題還談得不甚了了,但就他已知的東西來說,對老蔣已經足夠用了。在此之前,老蔣知道一些大概,知道美國輿論正在轉向有利於中國方麵,他正滿懷希望的等待羅斯福發出具體信號,參戰的信號。

“有很多東西是我從白瑞德那裏知道的,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合作過很長時間,有一些物資還是我替他找到的貨源。”陳納德的敘說告一段落。

在陳納德說話的過程中,老蔣一直保持沉默,偶爾凝神看看宋梅琳,偶爾低頭淺嘬一口茶水,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見陳納德終於告一段落,老蔣終於抬起頭好奇的問了一句,“那個白瑞德是陳嘉申派去的?”

“噢是的,如今這個前雇傭軍軍官混的風生水起,結交豪門出手闊綽,吃一頓飯竟然要數千美金,真是大方的很呐。”陳納德不無羨慕的咋咋嘴巴,他並非不知白瑞德如此闊綽的目的,這是結交權貴必須要擺的門麵活。他隻是遺憾自己回到了中國,再也沒機會參加這種盛大的宴會罷了。

“還有”,陳納德意猶未盡補充了一句,“白瑞德搜集了很多願意出國賺錢的退休工程師,已經發了一船,不清楚目的地。”

“那個程則士又是什麼人呢?”

“具體我也不知道,隻知道他好像是從英國歸來,被陳嘉申重金禮聘的顧問。”

“哦……”,老蔣哦了一聲又不說話了,對於陳嘉申這個人物他是又敬又恨,敬的是這老頭在南洋一帶確實有實力,振臂一呼就能籌集到大量的抗日捐款給自己,恨的是從去年開始這老頭就開始對延安青眼有加,處處幫著延安,將大量物資運送給延安而不尿自己。

自去年陳嘉申去了延安,對延安大加推崇,老蔣就心中不喜。原本以為陳嘉申破產了,經濟上影響力下降,把他邊緣化就算了,沒料到這老頭鹹魚翻身,愣是在南洋一飛衝天,本身資產竟然一躍超出其最鼎盛時期的十倍,成為任誰都不能小視的金主。

但是相對於美國是否參戰,何時參戰的問題上,其他的一切都是小問題。

現在盟國俄國情況萬分危急,莫斯科以西的維亞濟馬方向,西方麵軍和預備隊方方麵軍大部分軍隊在此陷入合圍,一直頑強抵抗到10月13日,蘇軍維亞濟馬集團大部被殲,布良斯克方麵軍陷於戰役合圍的困境後也向後退卻,23日,蘇軍布良斯克集團大部被殲。德軍在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中、俘虜蘇軍6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