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啥叫糟粕啊(1 / 2)

但巴賓澤西的擔憂顯然多餘了。馬占山不僅爽快的答應了巴賓澤西的請求,還提議為了能更好的驅逐鬼子在蒙境東段的勢力,他寧願將自己留在中國境內的3千騎兵分批調入蒙境。

這個提議使巴賓澤西有些為難,馬占山此次過境千餘人是經過上邊同意的,但馬占山要求後繼3千人也過境,卻是沒有協議與命令的。

馬占山也不催促,耐住性子靜等回答。終於在10分鍾後,巴賓澤西同意了。

“你真的不為難?如果搞不定這事兒,我看還是算了!”馬遷安見巴賓澤西不那麼爽快,在旁邊慢悠悠“威脅”了一句。

這句話效果好,巴賓澤西馬上跳起來拍胸脯打保證,“放心!問題應該不大,畢竟這事對雙方都有利,哪個不開眼的阻攔,我就和他幹到底!”

與巴賓澤西的談話是愉快的,雙方都認為達到了自己期許的目標,並發誓將要為合作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二日,馬占山就分出了一半隊伍出發去了東邊,自己則率領著剩下的一半登上了蒙人早已準備好的列車向蘇境馳去。

馬占山需要到蘇境接收並訓練一萬勞工成軍,其現在的主要活動地自然要在蘇境,至於何時率大軍進入中國東北,還要看情況而定,反正有了可以從蒙境進入東北的通道,事情會好辦的多。

過了邊境自有SL方麵派出的人員接待引導馬占山的隊伍前行,經過幾天奔波,馬占山及其主要軍官到達了哈巴羅夫斯克,其帶領的其他挺進軍骨幹則在中途下車,轉往訓練基地。

馬占山一行人到來,獲得了邊疆區書記伊萬諾夫的高調歡迎。在此之前伊萬諾夫已經得到莫斯科急迫通知,言馬占山一到,立刻撥給他一萬勞工讓其組織訓練,盡快形成戰鬥力。待這一萬人形成戰鬥力後,馬上再按照協議撥調2萬人給馬占山。史大嶺現在的心情比較焦躁,麵對德國正向莫斯科開進的大軍,即使是鋼鐵強人史大嶺也會心慌意亂,他現在急切的期望在東線能有盡可能多的中國部隊牽製日#本人,使日本人不再打SL遠東的主意。

在東線牽製日軍的中**隊愈多,則愈意味著史大嶺能夠抽調更多的俄軍士兵去保衛莫斯科,伊萬諾夫也深深明白這點。抗聯要求的2萬東寧勞工早已調撥給抗聯在蘇境的訓練基地,這兩萬人不給馬占山而給抗聯,基於的理由不言而明,史大嶺玩弄的手法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他要在國民黨武裝與**武裝之間搞平衡,國共兩黨不能一家獨大,這樣他才能處於超然的評判地位,掌握主動權。

馬遷安私下裏也麵見了伊萬諾夫,他旁敲側擊伊萬諾夫,弄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史大嶺之所以這麼大方允許中國勞工盡快成軍,原因還在於他對現狀憂心忡忡,正所謂史大嶺不是神,他並不能猜到蘇德大戰的結果,近期接連大敗使他對SL能否頂住德國進攻產生了嚴重懷疑,在這種惶恐之中,他更加害怕日本人趁火打劫,在東線製造麻煩,但凡有一顆救命稻草,他也要牢牢抓在手裏,所以才有了全力支持馬占山的舉動。萬一日本人撕毀條約進攻,他希望馬占山能夠拖住日本人一陣子,最起碼也要讓自己喘口氣再說。

弄懂了史大嶺的心理,馬遷安不禁對自己的謹小慎微產生了不滿,後世很多資料的熏陶,使他隻注意到了史大嶺強勢的一麵,總考慮到史大嶺借勢壓人,壓迫老蔣步步退讓,從而使中國失去很多利益,由此而推斷史大嶺會一直限製中國實力在東北的發展。

這種考慮是有偏差的,起碼現在史大嶺是無意壓製馬占山與抗聯的發展,他還需要這些人幫助他呢,這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伊萬諾夫很熱情,告別時他還建議馬遷安去看看契沃采夫武器聯合生產集團,據說基裏年科夫經常念叨他,希望再次會會小馬。

念叨我啥?我說我最近老打噴嚏,都是基裏年科夫這老頭念叨的。出了政府大樓,馬遷安猛然感覺到一股幹冷的空氣飄過,不禁拉了拉自己身上單薄的軍大衣,又瞄了瞄伊萬諾夫隨意披撒在身後的厚厚的呢子大衣。最寒冷的41年冬天就要到來了。

不過既然到了哈巴羅夫斯克,不去一趟共青城還真覺得缺了點什麼,那裏的情況怎麼樣?到底生產出多少武器,分給我們中國人有多少?真想了解一下呢,還有也應該讓馬占山知道知道我們抗聯的後勤有多麼強大,給老頭紮一預防針,不要對抗聯再有什麼不好的“想法”,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