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聯戰士們熱烈的期盼中,鬼子的大討伐行動終於慢慢騰騰的開展起來。
最先遭到搜剿的地區是馬遷安部所在地,安濱縱隊不出我方所料,被敵冠以“悍匪”稱號,勇奪“應該被第一順位消滅”的名頭。
為此,野副昌德又搬出了老口號,拷貝了曾經對楊靖宇第一路軍發動討伐戰時的口水話,各部討伐抗聯,應以如下原則為主,即:若同時遇抗聯和其他反抗武裝,隻打抗聯;若同時遇楊靖宇所部和其他抗聯,隻打楊靖宇。
現在的口號是若同時遇兩支抗聯,先不打其他抗聯,可任由其他抗聯脫離接觸,隻打安濱縱隊部,務必集中全力消滅安濱縱隊。
這種“原則”保密的密級不高,楊靖宇很快也知道了,發電報問馬遷安能不能挺住,有什麼心理壓力沒有?要不要附近的其他幾個支隊向安濱縱隊靠攏?
馬遷安回電:沒事兒!等我打不過野副了,再找您告狀,現在我隻有一個念頭,讓我掂掂這小子斤兩,抻把抻把他。
馬遷安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卻極為重視敵人。鬼子偽軍也不是大傻瓜,人肩膀上也扛著腦袋瓜子呢,真要是在有評委的情況下,搞個智力搶答什麼的,沒準自己這些剛學會認字的兵還幹不過偽軍呢。
通過偵查小組反饋回來的信息表明,野副這老小子暫時沒玩什麼花樣,依舊擺出了“梳篦戰術”拉橫網向山裏緩慢推進,為保持各支部隊能相互呼應,一天隻前進810公裏。
梳篦戰術,顧名思義就是把山林當頭發,把鬼子兵們當木梳或篦子,把抗聯當虱子,用鬼子兵梳山林,像梳頭發那樣將頭發裏隱藏的虱子梳出來,也即把抗聯趕出隱藏地消滅。
這種戰術在前兩年很管用,管用的原因就是鬼子的搜剿部隊實在是太多了,在局部對抗聯小部隊有時候甚至形成了百倍的比例,用1萬人搜1百人,成功幾率較大,那時節抗聯小部隊損失很大。
但是野副現在還玩這一套,卻有點不識時務了。抗聯早已今非昔比,現在鬼子對抗聯的兵力比上,也不是像過去那樣懸殊。馬遷安依舊駐紮在安濱總隊總部,沒有撤離的打算。此刻他正在牆上的地圖上標示著最新敵情進展,一麵麵代表敵人的小綠旗接連上了地圖,漸漸連成了兩條橫線,情報表明,上百公裏的橫麵上差不多有60幾支討伐隊之類的敵人,分成兩條橫線“梳”了過來。
第二線上的日軍有多少人還沒有搞清,但第一線上的滿洲**和偽滿警察警備隊的人數基本搞清了,共35支,大約8000人。番號五花八門,不過最大的兩支是偽滿第四軍管區所屬的第16混成旅、第17混成旅。這兩支旅級偽滿軍分成營級行動,每營150300人不等。
馬遷安首先放出了15支“凶惡”的重機槍小組。這種小組的編成為每組16人,武器為一挺M1910馬克西姆重機槍,為在雪地裏拖曳方便,卸去了沉重的鐵輪子,安裝上自製的三角架,並為機槍配上了一輛小型爬犁作為裝載用具。
16人小組中的其中8人是為了這挺機槍配備的,一個機槍手一個副射手兩個彈藥手,另四個則為“力工”,在不能行雪橇的地方專門背負拆卸狀態下的機槍,或者在平時背負彈藥。
小組中除這8人的機槍組外,還有一名狙擊槍手,一名衝鋒槍手,兩名半自動步槍手,兩名60迫擊炮手,一名小組指揮官,一名通信員。
小組除配備裝載機槍的小型爬犁外,另配備一架稍大型爬犁,裝載彈藥、食品與滑雪用具。
這樣一支小部隊,按其所攜帶的食品計算,可在山中維持十天。
之所以派出重機槍組,是因為馬遷安現在還不想與敵人作大規模交戰,而能夠有效騷擾敵人自己又能減小損失的方法就是這種遠程火力。
這種馬克西姆重機槍是俄式馬克沁,馬克沁的凶名在外,在一戰時曾一天之內打死英軍6萬人。
在1千米左右的有效射程上,敵人的絕大部分槍械都將失去作用,能與馬克西姆對抗的隻有寥寥無幾的九二重機和有數的重型迫擊炮,而這種“重”武器在偽滿軍中少得可憐。
時間進入了11月中旬,茫茫興安嶺早已被厚厚的白雪遮蓋,氣溫降到了零下20多度。山嶺山穀披上了潔白的素裝,各種樹木也綴滿了厚重的雪層。站在山頂望去,隻見天連著山,山連著天,白雪茫茫,無邊無際,整片山嶺都變成玉琢銀雕的世界。
以7中隊指導員陳士增為組長的一個小組出發兩天後首先遇敵。看見敵人出現在300多米外的視野中後,陳士增沒有下令準備戰鬥,而是急速的命令自己這組人向後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