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狂下猛藥(1 / 2)

指望本地的數萬百姓在短時期內一下子都變成擁軍模範,令行禁止、政通人和,這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也是難於做到的事情。

僅糾正百姓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不是什麼“滿洲國”人這個認知,就耗費了地方政府大量心血和很長時間,這裏的工作要比中原地區難,見效也慢。畢竟在抗聯弱小時,敢於提著腦袋鐵心跟著抗聯的群眾,在人數上講,他們與全體百姓相比還是處於少數。

這片大地上生活的百姓,很少見識過日本人殘忍的本質,也從未經曆過大規模的曰本式屠殺,心思難免有些活泛,不願意跟著抗聯鑽山入林躲避圍剿的百姓著實大有人在。

馬遷安想把本地建設成模範根據地,他知道僅靠宣揚愛國主義和反侵略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在物質上無法滿足群眾的基本要求,使群眾處於貧困中,那與鬼子的做法有什麼區別呢?群眾憑什麼死心塌地跟著抗聯走?所以他第一步走的是讓本地百姓得到實惠,初步實現溫飽這條路子,這也是他一直堅持在各項經濟政策上實行讓利於民做法的原因。

打跑吸血鬼開拓團和偽滿基層政權,奪回被他們侵占的土地分給農民,承認儲蓄所日偽存單的有效性,不使百姓受到巨大經濟利益損失,還有定下的高價收糧政策,這些做法無不體現著馬遷安的理念,他做這些事就是想讓百姓記住,抗聯是真正的人民政府,做事是為他們考慮的,他相信,群眾們隻要真得到實惠,就會轉而支持抗聯政府,從而真正的團結在抗聯軍政府身邊,成為抗聯強大的後勤支援力量。

這樣做對山外非根據地的群眾還有示範效應,所謂千金買馬骨,隻要根據地富強,百姓不受欺壓溫飽有餘,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敵占區百姓進入我們的根據地,從而成為後勤力量的一部分。說白了,軍隊離不開堅實的後勤支援,而生產後勤物資最關鍵的一個要素就是勞動力,這場與曰本人進行的反侵略戰爭實際上是資源和人口的爭奪戰。

關鍵的是時間,如果等到秋收結束,根據地民眾得到多多的收益,東西拿到手裏後,他們自會轉變觀念,預期得到同明白無誤得到手中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可惜小鬼子偏趁這段時間發起大規模圍剿,讓馬遷安的美好設想打了折扣。鬼子進山首先就要攻擊居民點,留在這裏的人的命運百分百可以確定,不是被鬼子遷走就是屠殺一空,鬼子絕不會給抗聯留下人力資源讓抗聯發展長大。

屠殺?這個詞彙猛然間跳進了馬遷安的腦海中。嗯,依鬼子的性格,這種事他們做起來絕不會心慈手軟,何況這次梅津美治郎已經紅了眼,想必已經將抗聯占據的地盤認知為赤化地區,對赤化地區能做出什麼樣的報複行為,想想就知道了。梅津美治郎此刻一定氣急敗壞像個火燎屁股的猴子,任何瘋子做的事情他都能做出來。

馬遷安承認陳瑞說得有理,但他不願意讓消極的話語占據講壇,馬遷安問陳瑞:“陳主席,你們對群眾的宣傳工作做得到位不?有沒有大張旗鼓宣傳鬼子來了的後果?你認沒認識到鬼子會發起大屠殺行為?”

“大屠殺?”陳瑞稍微楞了一下,“宣傳肯定是要做的,但因為不確定鬼子的行為,我也沒敢預言鬼子會發起大屠殺,這種事說起來畢竟要慎重,如果鬼子沒有大屠殺,我們自己嚷嚷出去,等到事後會很難跟群眾解釋,會降低政府威信,以後工作就不好開展了。”

馬遷安輕輕歎了一口氣,聲音輕的隻有周玉成能夠感覺得到。

“一定要重視起來,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鬼子這次圍剿不同以往,看他們動用的兵力規模和物資籌備狀況,勢必是準備把我們一鼓蕩平,針對日本人九一八事變後,為征服未占領區而進行的殘忍的屠殺威嚇做法,我認為我們這塊新根據地在鬼子眼中與那時的未占領區一致,他們會不分青紅皂白先來上幾場大屠殺立威,這樣做一則可以喝阻其他地域民眾心向抗聯,二則可以有效處理掉那些被他們認為已經被赤!化的民眾,一舉兩得的事情,必將重現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