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災民與兵源(1 / 2)

幾天之後,十支隊宿營地。馬遷安得到了抗聯總部的係統通報情況總彙,文件為最高密級,隻傳達給路軍司令員與政委級別。電文中清楚地指出了抗聯武裝鬥爭的現狀和四路軍接下來要麵臨的任務。

電文:抗聯在兩年多時間裏,由一度瀕臨絕境到現在發展到擁有4個師的建製,最多曾達到5萬人的規模,控製了大片山區,引起了日軍高度重視,屢次派兵圍剿。最近一次也是最大一次圍剿來勢洶洶,大有不把抗聯消滅誓不罷休的態勢。麵對圍剿,我抗聯廣大官兵英勇奮戰,屢克強敵,兩年多時間內擊斃了不下4萬餘人的日軍,擊斃偽滿軍警1萬餘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與裝備精良軍事素質較好的關東軍的作戰中,我廣大官兵的犧牲是巨大的,我們在給予敵人重大殺傷之時,本身亦損失很大。根據地人口少,經濟薄弱,彈藥接濟不上等問題都是我們抗聯迫切需要正視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無法占據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之地區,不能自行造血供養與擴充部隊,長此以往必將在敵長期圍困下失去活力,在這方麵我們是有血的教訓的,這是我們廣大官兵所不願意見到的。

對此抗聯總部與中央反複溝通,綜合各項條件反複權衡之下,中央認可了我們收縮活動範圍,全軍北上中蘇邊境一帶,占領興安北省地域背靠蘇聯獲得糧彈給養。如此我軍解除了給養問題,但同時也背負上了比以往更大的危險。

首先我們活動區域縮小更利於敵人尋到我們的蹤跡,發現我們主力,我軍將麵臨更猛烈的攻擊。其次由於脫離了原根據地,失去了與群眾的接觸,原本根據地外圍的群眾將無法投奔我們,使我們喪失了補充兵員的一個來源。

但困難是暫時的,我們預估不出半年,最多一年情況就會有好的轉機。同誌們!努力吧!奮戰吧!隨著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不斷開辟,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反法西斯戰士,我們最終會收複我們的家園,堅持就是勝利!

另一封電報裏,楊靖宇簡明扼要的闡述了幾支部隊下一步作戰行動。鑒於日軍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十幾萬勞工生命為代價的小興安嶺的戰備通道完工大半,一、三路軍的活動受到極大限製,遭受不小損失,為此抗聯總部將在近期協同一、三路軍主力撤出小興安嶺北上。

二路軍與四路軍十三支隊、賈永根支隊,炮兵支隊,協助馬占山十一戰區361師主力,一同鞏固興安北省新占領區,做好堅守準備。

四路軍馬遷安帶領十支隊與十二支隊繼續在興安東省進行遊擊戰,吸引敵軍主力,做好外圍策應工作。

馬遷安手捧電報,沉思不已。他在揣摩電文裏的意思,二、四路軍北上的決定他是早已知曉的,但形勢嚴峻到就連一、三路軍也被迫放棄小興安嶺,盡起主力北上與二、四路軍彙合,卻是馬遷安沒有料到的。

他的眼睛盯在“犧牲是巨大的”,“本身亦損失很大”兩句話上,久久不肯挪動目光。這是否意味著近期一、三路軍損失驚人,而不得不被迫北上?想必是的!

抗聯由分散而聚集成一個整體,無疑會加強其戰鬥力,但無疑也會招來更加猛烈地攻擊,雖然背靠蘇聯可以取得糧彈補充,不至於像以往那樣由於糧盡而一下子潰散,但在敵重兵圍攻之下,能堅持多久?這是個問題。

抗聯的士兵並不是鐵打的金剛,也不是不死的巨人,他們英勇、他們頑強,但子彈咬上也是會死的。馬遷安估計,全部抗聯彙合後,大概能有三萬人,加上馬占山剩餘的一萬多人,全部加起來四萬多人,如果每天都是淞滬之戰那種強度的戰鬥,能否堅持半年還很難說。

如果得不到大量的人員補充,則根本就不可能奢談什麼最後的勝利,隻有減少沒有增加的的軍隊,即使打光最後一人,也隻能成為一支“悲壯”的軍隊,而不能成為一支能夠完成戰略目標的勝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