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大戰前夕(1 / 2)

延安方麵很快發來電報,責令沙膽亮小組解除對馬遷安的“審查”,同時嚴厲批評沙膽亮自作主張隨便懷疑一個優秀的同誌,給部隊造成了思想波動,形成很壞的影響。

對沙膽亮的處罰也隨即下達,康部長命令他留在抗聯戴罪立功,不知康部長出於什麼意圖,特意指明要沙膽亮在四路軍“工作”,級別也連降三級變為股長。

命令宣布後,馬遷安隨即踏上原工作崗位開始工作,風波告一段落。

十一戰區經過河南災民青壯的補充,軍事人員空前膨脹。這種人員急驟增多的現象是合幾方麵因素促成的。蘇聯方麵一開始就希望在遠東有一支中國人的力量,幫助他們抵禦關東軍的威脅,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方沒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西線僵持情況下,蘇方更願意抗聯再稍稍強大一些,以杜絕曰本人最後的威脅可能。

中方和美方更不在話下,尤其美方對這支軍隊的成長,更是加大了物資支持,期望這支隊伍能打出好成績,緩解各條戰線的壓力。

十一戰區現已有軍人二十二萬餘人,其中十萬餘隸屬果軍係列,十二萬隸屬抗聯。分給十一戰區的第四十集團軍的番號終於名副其實,隨著軍隊擴充,三個軍級番號被啟用,101軍、102軍和103軍,但這幾個軍番號隻專屬於馬占山的果軍,抗聯番號沒有升級,依然隻有4個師番號,其中緣由明眼人都知道,誰也不說什麼。

民眾人數隻有十萬,這種軍民比例是奇怪的,是嚴重扭曲的比例。按照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剩餘產出物數量,十萬民眾隻能供養的起一支兩千人的部隊,這也已是極限數字。但在十一戰區這塊地方則很特殊,這支軍隊幾乎不依靠當地民眾來供養,他們獲得了大量的美援物資,這一個時期內有近五萬噸作戰物資運進了戰區,足可支持高強度戰鬥三個月之用。

但美方提供了大量物資,同時也有著嚴苛的要求,一他們希望這些作戰物資完全用在對日作戰上,二他們希望盡快發起一場較大型戰役,提振士氣,聲援太平洋戰場、滇緬戰場和蘇德戰場。沒有人希望做虧本生意,美方借機言明,若在八月前不發起攻擊,美方將減弱支持力度直至完全沒有,若戰敗也同理,美方將不再會把寶貴的物資投到飯桶身上。

老蔣對這支由馬占山率領的雜牌武裝心理是很複雜的,他既惱怒史迪威不遺餘力武裝這支雜牌,又希望這支雜牌能在東北搞出點動靜給他長長臉,開戰以來果軍敗多勝少,即使是“勝利”,也僅限在大的防禦戰中所取得的一些小的戰術勝利,還從未有主動進攻取勝的戰役性勝利,這使他受到頗多詰責,讓他感覺到大失麵子。如果馬占山能取得一次輝煌勝利,這將使他從指責的尷尬中解脫出來,所以他也力主大打早打。

延安方麵較為謹慎,毛ZD認為GCD頭一次擁有了12萬人的機動型重兵集團,這是一個出人意料了不起的成就,不應一次性的消耗在大型戰役中,但隨著獲得的情報越來越多,毛ZD判斷出這一仗不打不行,不打就將失去所有外援,而沒有外援,這樣一支沒有大量民眾提供給養的部隊必將崩潰,與其自行崩潰,不如拚死一戰或許能獲得生機,最後他決定打,為此他特意從抗大抽調出數百優秀學員支援楊靖宇。

這數百學員個個都不是善茬,他們都是各根據地選派的身經百戰的基層優秀指揮員,他們到了抗聯必將大大充實抗聯指揮係統。

日軍梅津美治郎方麵,也在醞釀新的作戰方案。馬占山與抗聯的聯軍始終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情報表明,聯軍在遭受殘酷圍剿損失近半武力的情況下,忽然得到一些不明規模的力量加強,他不能讓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馬占山與楊靖宇重新坐大。

幾方麵因素促使這一場大型戰役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馬遷安現在是一支擁有1個半機械化支隊,1個步騎混成支隊,1個步兵支隊,1個炮兵支隊和一個坦克團的三萬餘人大軍的司令員。部隊規模擴大了,擔子也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