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清茗佳話(1 / 2)

遠山青翠,近水流嵐,朝霞安寧,晚照錦繡,秋意清朗,心事隔雲。

瞻彼山終日雲霧繚繞,仿佛誤落仙境,靈山園最後的秋茶也已製得。曲父時常對山品茗,目光悠遠,背影淒涼。

曲煙茗落座他身旁,斟茶道:“此行可謂完滿,見得許多曾經耳聞的茶,亦見識了世情冷暖。當初走時,不過一時意氣,誰料是那般廣闊天地。”

“可不是,”柔薇端來剛剛做得的椒鹽瓜子,道,“這一路的見聞,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還定有遺漏。”

“此行諸事,猶自記得清晰。若過些時日,莫說細節之處模糊,連人事怕也不甚清楚了。不如,將所遇之事寫下,作成集子。爹,你說可好?”

曲父收回目光,側首看著曲煙茗,想想道:“這法子不錯。學茶多年,大都看前人龐雜的茶書,卻是不曾留得隻言片語,殊為可惜。你既要記下探訪諸事,再加上這些年學茶的所感,想來該是好極。”

“依爹所言,這書當是涉及甚多,我怕,寫不來。”曲煙茗擔心道。

柔薇道:“煙茗姐姐怎還未試過,就下此定論,可是不像往日的胸有成竹。你對茶事,學貫古今,如今又遍訪茶區,留些話語與茶人,盡心忠於自己的知曉,想必便成大觀。”

“你說的,也有幾分道理。”曲煙茗一手支頤道,“我且試試罷。茶事萬千,真不知該如何說起。爹可有思慮?”

曲父微微一愣,啜了口茶湯,道:“這品茗當為人生快事。至於如何品茗,應是除卻製茶外,甚是重要一節。”

曲煙茗聞言沉吟片刻,道:“我記得,爹曾說過,這品茗有四品、三看、三聞、三回味。當時記得真切,如今,卻有些遺忘了。”

“品有五感,”曲父笑道,“耳品,聽茶人所述。目品,看茶葉形色。鼻品,聞變化茶香。口品,鑒茶湯滋味。心品,賞茶之蘊含。”

“這第二品,便是品火功。炒青也好,蒸青也罷,火候都是不曾變卻的謹慎。品茶之工藝是老火、足火,還是生青,或是可有日曬味。”

柔薇續茶道:“四品之中,該是有著品滋味罷。將茶湯置於口中徘徊往複,使得舌根、舌麵、舌側、舌端與之相觸,方知茶湯究竟是濃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抑或生澀。滋味千變萬化,正是茶之為茶的精深所在。”

“不錯不錯,柔薇聰敏,可否說得出這最後一品?”曲父含笑問道。柔薇思慮半晌,隻得無奈搖頭。

曲煙茗耐心道:“當是品韻味。曾有古人雲‘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品茶如觀花,細細品味,感茶湯滑過喉頭之時爽滑與否,本就頗為微妙。而品茶時刻,更需有對茶的深厚感情,方可拋盡紛雜,欣賞好茶的‘香、清、甘、活’。其間精妙韻味,怕是不可說、不可言。”

三人皆是輕笑起來,笑聲爽朗如江北秋意,亦是難以掩藏久逢知己談茶論道的暢快。

自那日後,曲煙茗便展箋磨墨,筆耕不輟,不時請教曲父、杜嘉和一應茶工。柔薇在側,雖是不及他人所知甚多,也勉強有著幾分感悟,更多的是貪婪學記。

“鑒茶有三看。”曲煙茗兩手覆住幹透的白宣,挑眉笑道,“柔薇,你可猜得出這三看為何?”

柔薇輕蹙眉頭,故作生氣,仍是無奈,略略思量,緩緩道:“一看,應是幹茶之形。茶之外形,千差萬別,芽茶、珠茶、條索茶,還有幹茶的色澤、質地、均勻度、緊結度和顯毫。”說完,似是詢問地看著曲煙茗。

見曲煙茗不置可否地笑著,柔薇撅了噘嘴,又道:“這二來,是看茶湯。湯色可是清澈、鮮豔、明亮,不同茶類亦是有著相異色澤。”

“對極對極。那日我隻是給你看一眼,你竟過目不忘。那第三看,又是什麼?”曲煙茗滿意讚道。

“第三看,自然是葉底。”柔薇握住曲煙茗手腕,道,“衝泡後葉片鋪張,看是否細嫩、勻齊、完整,可有花雜、焦斑、紅筋、紅梗。至於那青茶,還要看‘綠葉鑲紅邊’的模樣。”

曲煙茗笑吟吟地挪開玉手,道:“分毫不差。不如,有些地方,你來寫罷。”

柔薇聞言鎮定掩過眸中警惕,臉帶難色道:“這三看,平日裏泡茶飲茶多了,自是可知,也並非什麼過目不忘。我學茶不過經年,哪裏可受此大任。煙茗姐姐說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