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今天劉源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一個人要是太過優秀的話,他就容易招風,這時候就要有相應的強大實力來保護自己,或者低調起來,保護自己。當然很多時候風其實並不主動摧林,但是前提是木自己沒有問題。
但是劉源發現李之龍這根木頭有問題了,而且還是大問題,因為他太高傲了,高傲的有點不像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了。
李之龍的出現,就如同閃亮的金星,瞬間奪走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的一走一動,都成為了眾人關注的對象。
他穿著名牌的皮鞋,筆挺的西裝,就像是一個事業有人的大人物一樣,悠閑的走進茶館,然後並沒有在意眾人的目光,就獨自撣了撣身上的灰塵,然後徑自走向了蔣先雲。
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熱血的革命青年,也是他們其中的一份子,因為他感覺自己有自己雄厚的資本。
1912年在這些年輕人還在沉睡在溫柔鄉的時候自己已經開始響應孫中山先生的二次革命了,19年更是組織大批海軍學校的學生參加了五四運動,那時候眼前這些年輕人最多也就剛剛有一點革命的意識,後來自己更是開始走上領導舞台,組織工人運動領導一次次工人罷工,這次自己參加黃埔軍校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誰也改變不了,而眼前這些年輕人呢?甚至有一大部分來黃埔的大門都進不去吧,他們拿什麼和自己比。
他們就像鮮花一樣,能幹什麼,而自己呢,自己是蘇聯顧問鮑羅廷的翻譯,他們憑什麼和自己比,他們又憑什麼和自己坐在一起,也隻有蔣先雲他們這些人能將就一下吧。
而事實上地下這些年輕人確實將李之龍當做革命前輩對待的,在他們心中李之龍就是自己的偶像,自己一定要像他學習。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會無比的狂熱,在他們的世界裏,自己也是世界的主角,左、權是這樣,劉源是這樣,蔣先雲也是這樣。
尤其是蔣先雲,自己本身也領導、組織過不少革命活動,相比之下隻是比李之龍年輕不少罷了,而且蔣先雲是一個徹底的革命者,在蔣先雲心中革命是最偉大的事業。
而李之龍的做法和自己心中的革命者是完全不相符的,革命者怎麼能沉迷於享受,但是李之龍在黨中的地位明顯比自己高多了,而且蔣先雲也不想想因為自己心中一時的不快而造成什麼影響,所以很主動的和李之龍打招呼,讓他坐下。
李之龍也不客氣,來了就如同主人一樣坐在主位,如同長輩一樣。然後點燃一根香煙,自己抽著,又拿出一根遞給蔣先雲,蔣先雲沒有伸手,而是拒絕了,他也不惱,在他的世界觀裏,蔣先雲雖然是革命者,但他太不懂生活。
“巫山,你們剛才在討論什麼,怎麼停下了。”他的聲音略微有點高高在上,仿佛就如同孫中山在給汪精衛說話一樣。
蔣先雲也沒有在意仿佛很尋常一樣,抬起頭掃了一下眾人說道,“我們在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蘇聯革命,讓我們中國強大起來。”蔣先雲說這句話的時候有點熱血,因為讓中國強大,是自己的目標。
李之龍深深的吸了一口像是在思考,然後吐了一個煙圈,然後說道,“我認為,”說道為的時候他故意做了一個停頓,讓大家都注視著自己,他一臉微笑的看著大家的目光很是享受,然後接著說道,“我認為中國的革命就是要發動工人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