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先雲所在的部隊是由粵軍改變過啦的第三師,師長是譚曙卿,是一個非常無能的家夥。
惠州大戰,死傷無數,按照古代的方法,守城的士兵如果如此激烈的抵抗,給己方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的話,憤怒的將領很可能采取屠城的方式,來給手下報仇。
可是東征軍是是革命的隊伍,這種事情是絕對做不出來的,寧可挨餓,也不能讓俘虜吃不上一頓好飯,底下的士兵不知道多麼不樂意。
蔣介石也痛恨那些抵抗的家夥,但是有周主任和黨代表在旁邊也不能做什麼,隻能坐等廣州物資運輸和兵員的補給,慢慢恢複元氣。
而在惠州大戰過程中,劉源這個名字再次響徹東征軍,他竟然靠一個團左右的民團,突破了對方的防守,打進了惠州城。
這一仗的戰果是在是太龐大了,光步槍就繳獲了兩萬多支,機槍五十多挺,甚至還有五門步兵炮,其他彈藥無數。
這讓很多將領不得不欽佩劉源的能力。而其中有一個人非常不以為然,因為他感覺劉源手下的民團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那純粹是幸運作祟,所以如果給自己機會,自己也會做出一番大事來。
雖然都是東征軍,但是黃埔嫡係和他們這些改變來的待遇就是不一樣,就算有待遇好的也是表現非常突出的,比如非常能打的衛立煌。有時候譚曙卿也在想,那些該死的軍需官,憑什麼嘲諷自己,說自己不能打仗。
如今就一個機會,華陽兵力並不是很多,自己可以輕易拿下這個地方,劉源不也是擅自出兵啊?時候還說軍情緊急,自己這也是軍情緊急,到時候蔣校長肯定也會表揚自己,甚至和劉源給自己來個勳章什麼的,這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
他帶著軍隊一頭紮進了華陽,結果卻發現了單單前麵鎮守華陽的敵人一直頑強抵抗,就連他後方似乎也出現了大量的敵人,這個時候在想撤退竟然已經來不及了。
蔣介石感覺自己一定是犯了哪路神仙了,自打這次東征就沒有順利的時候,先是惠州差點戰死,接著譚曙卿竟然向自己求援。
這個該死的譚曙卿,他手下的是一個師,不是一個連一個營,得多少敵人將他們包圍才闖不出來。
蔣介石一怒之下,帶著劉源趕去華陽,本來是要叫陳賡的,結果陳賡這個受傷了,剛把彈殼取出來,一直在營房裏鬼哭狼嚎,隻能叫劉源這個旅長跟他一起去,蔣介石打算也非常好,劉源在東征軍也是非常具有指揮能力的軍官了,不敗起碼還是可以的。
一聽說去華陽,劉源腦袋搖的就和撥浪鼓一樣,說什麼也不願意去,他還和蔣介石解釋,既然譚曙卿既然被包圍了,就該派部隊去支援,而不是親自犯險,要知道能包圍譚曙卿的一定是林虎的主力。
蔣介石立馬不樂意,指著劉源就一通數落,你黃埔之龍也有恐懼的時候,一個師的兵力,我就不信突圍不出去,這個時候去請求一師、二師的支援,豈不是讓其他人繼續嘲笑我蔣介石的無能,這次東征以來,我蔣介石已經受夠了,我要親自指揮戰鬥,讓他們知道我蔣介石的能力。
劉源也很無奈,自己手下的士兵都暫時交給了胡宗南,讓部隊和何應欽一起去進攻婆河,所以劉源手下也沒有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