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聖人之初(1 / 3)

孔子不但是中國人心中的聖人,也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精神導師。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那麼孔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有著什麼樣的人生經曆?他又如何影響著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政治與生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反複思考過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沒有全民宗教信仰的民族,中華民族是靠什麼凝聚在一起的?

一般而言,在民族的形成和傳承的過程中,總要有一種精神的黏合劑,全世界絕大多數民族的黏合劑都是宗教,而我們卻是一個沒有全民宗教信仰的民族。但卻正是我們,令人吃驚地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曆史的民族。

我們的凝聚力來自何方?來自大家共同尊崇的儒家價值觀,這是巨大的文化向心力。

在古代中國,無論是京城裏的孩子,還是邊疆的孩子,無論是繁華都市的孩子,還是深山老林裏的孩子,當他們走進學堂,翻開書本的時候,他們讀出的是同樣的聲音。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當所有的孩子在學堂讀出的第一句話,就是《論語》中這個句子的時候,我們可以想象:在廣袤的中國領土上,從住在京城裏的皇帝、王公大臣、趕考的士子,到遙遠偏僻的邊疆地區的無知小民,他們的心中從此都有了一個人的影子,這個人就是孔子。孔子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心靈密碼。空間上,他是無遠弗屆的,時間上,他又是無時不在的。

著名學者柳詒徵對孔子是這麼評價的。

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自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開。(《中國文化史》)

我們知道,信仰的培養,有賴於民族文化史上的偉大人物,因為隻有這樣的人物,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的信仰,他們以近乎神聖的人格魅力,提升整個民族的精神與道德世界。孔子無疑是整個人類文明史上,最具備此種偉大與神聖的精神導師之一。

作為一個民族靈魂式的人物,孔子的許多言語都已經婦孺皆知,然而他的身世卻並未被廣泛熟知。那麼孔子到底有著怎樣的家世,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的經曆呢?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在孔子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他對他的學生子貢說,他的祖先是殷商人,這是孔子對自己的血統和出身的證明。

這一點讓我們非常吃驚,我們知道孔子是周王朝禮樂文化的堅定捍衛者和鼓吹者,但是在他彌留之際,他卻告訴來看望他的學生,他是殷商人。殷商是被周王朝滅掉的,也就是說殷商是被孔子所推崇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滅掉的。為什麼孔子說他是殷商的後代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家世。

實際上,孔子確實是商的後代,商朝的開國國君是商湯,商湯也就是孔子最初的祖先。商朝的最後一個天子是商紂王,到了紂王的時代,商朝的天下已經民不聊生了。在周武王滅商以後,商有很多的遺民和貴族,周武王為了安頓這些遺民和貴族,就立了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做這些人的首領,給他一塊封地,讓他祭祀自己的祖先。後來武庚起兵造反被殺,周公又找到商紂王同父同母的大哥微子,把微子封在宋國。所以微子就是後來春秋時期宋國的開國國君。

微子傳了四代以後,傳到了宋湣公,宋湣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弗父何,小兒子叫鮒祀。宋湣公死了以後,他沒有把國君的位子傳給他的兩個兒子,而是傳給了他的弟弟宋煬公。鮒祀覺得自己什麼也得不到,很不服氣,於是他就起來造反,把叔叔殺了。然後鮒祀跟大哥弗父何說,按道理,這個國君的位子應該是你的。現在我把叔叔殺了,這個國君你來當吧。可是,弗父何覺得自己不能做國君,因為如果他做了國君,他必須懲辦弟弟鮒祀弑君造反之罪。為了避免家族仇殺繼續下去,弗父何推卻了國君的位子,讓鮒祀做國君,這就是宋厲公。弗父何自己做了公卿。

弗父何再傳了四代,傳到了孔父嘉。我們從商湯一直講到孔父嘉,我們發現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商朝的天子姓子,商紂王叫子辛,微子叫子啟,那麼孔子既然是商的後代,為什麼會姓孔呢?講到孔父嘉,我們才看見“孔”字的出現,所以說孔父嘉代表著孔氏家族的正式形成,因為從這個時候開始,這個家族在子姓之外,又多了一個氏,這個氏就叫孔父。後來氏又演變成了孔姓,所以從此以後,孔子的家族就不再姓子,姓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