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交流平台

·感 悟·

“技術”也有窮盡時

貪鄙者靠權力搜金刮銀,講“技術”,也講究“藝術”,這是自然的,否則動輒數千萬的錢財又怎能順利地搬回家?明目張膽地“以權謀私”豈不太傻?黨紀黨規、法律條文在那裏擺著呢!

最能領會那些各具特色的“藝術”者,當然是“權力”周邊的追隨者了。“上司”的一個表情、一個手勢,抑或隨便一個動作,那些俯首貼耳的追隨者自然都能“心領神會”,從而把事情辦得非常“出色”。這就是變質的權力周圍為什麼有那麼多“蒼蠅”的緣故,這大概也是“狷介之士”屢受排擠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再高明的“技術”,再好的“藝術”表演,也難以掩飾膨脹的私欲,一旦東窗事發,無論多麼高超的演技也成枉然,等待他們的必是鐵窗餘生。這樣一看,玩盡伎倆的貪官們,反倒不如我等庶民一盞粗茶、一杯濁酒的清白人生了。

(讀2013年7月[上]《以權謀私也是個技術活》)

馬 駿(重慶)

本末倒置的感恩

有一種場麵上的說法稱,“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但在很多時候,賦予權力的人民卻對掌權的官員低眉順眼、感恩戴德。傳承千百年的“君臣禮製秩序”,令民眾對權力似乎總有一種莫名的敬畏和臣服,而一旦受到權力的恩澤和眷顧,自覺或不自覺的感激便溢於言表,殊不知,這種錯誤的表達已經搞亂了主人與公仆的關係。

當下社會,無論是權力的傲慢與冷漠,還是權力的服務與熱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掌握權力的人。所以當民眾對盛氣淩人的權力見怪不怪時,偶有一次能沐浴到權力的恩澤便感恩戴德、激動不已,而正是這種不應有的感恩悄然助長了權力的傲慢。權力越集中,這種傲慢表現得就越肆無忌憚,以致於本末倒置,彼此都忘記了自己原本的角色定位。理順這種關係,就要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讓民眾成為拿著籠子鑰匙的人。天經地義接受權力服務是公民權利的覺醒,心安理得不對權力感恩是民主政治的必然。

(讀2013年7月[上]《對權力,不必感恩》)

趙國興(內蒙古)

讀不懂的“量詞”

專家建言:“為了您的健康,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好,咱聽你的。可這杯應該是多大容量的?我家的杯子可謂多矣!小的酒杯,容量不足半兩;而大的杯子,可盛兩斤多水。你讓我用哪種好呢?

藥品廣告:“服用本藥品,至少需兩個療程。”好,咱聽你的。可據我所知,不同的藥品一個療程的時間也不相同。有十天,十五天,一個月……甚至兩個月一個療程的。那麼,你的療程是多少天呢?

某家電廠家稱:“我們的產品極省電,一晚隻需一度電!”好!可是這一晚是多長時間?兩小時,四小時,還是八小時?不明白!

不多舉例了。現在來看漫畫“迷惑”,“糖漿一次服一勺”。那大小不等的四個勺子,讓服用糖漿的老頭直搔頭,不知該用哪個才好!我說,老頭,你別犯迷惑了,也別搔頭了,用哪個勺子,就根據你肚子的大小來決定吧!反正糖漿一般不會要人命的,你隻管服吧!“不服不行”!

(讀2013年7月[上]《“中藥無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