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論據不僅適用於人,對於動物也同樣如此。舉個例子來說,澳大利亞某牧場上經常有狼群出沒,去吞噬牧民的羊。後為,牧民去求助政府和軍隊將狼群趕盡殺絕。狼沒有了,羊的數量大增,牧民們非常高興,認為預期的設想實現了。可是,若幹年以後,他們卻發現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數量銳減且體弱多病,羊毛的質量也大不如從前。牧民這才明白,失去了天敵,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於是,牧民又請求政府再引進野狼。
這一案例讓我們知道,雖然我們一直提倡在重大事情麵前,應把自己的心理調整到放鬆的狀態,但是放鬆並不等於無動於衷,一旦放鬆過頭,就會產生負麵影響了。換句話說,人們在重大事情前需要適度的緊張,這樣大腦能夠在緊張的情緒中,保持機體的生機與活力,才能夠更好地去做該事情。
起初,郭子愷隻是一名普通的醫療器械推銷員,幾年前剛入行時並沒有取得出色的成績,每個月的生活費也隻是將就維持。
但是,他非常勤奮好學,每天都虛心向那些出色的同事取經,還會抽時間讀一些相關的書籍。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郭子愷連續3年拿到了全公司推銷業績第一名的好成績。在一次業務總結會上,郭子愷透露了自己的推銷秘籍:
不管麵對的是什麼樣的客戶,在推銷前他都會準備好推銷時可能用到的一切用具並提前預測客戶可能提出的問題,然後他將這些問題的答案一一列出,防患於未然。
當和客戶見麵之後,他一邊認真介紹自己的產品,一遍仔細地傾聽客戶的意見、問題等,並對客戶言談舉止中表現出的每個細節時刻注意。
在推銷結束後,不管是推銷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他都會總結推銷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然後將推銷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客戶拒絕的原因一一列出來,記錄到本子上,然後逐一進行分析,並最終找到最佳答案。如此一來,在下次推銷的時候就會避免同樣的情況發生。而郭子愷在銷售領域的成功正是源於這種時刻讓自己處在緊張中的努力。
我們中國有句古訓,叫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獲得成功與輝煌的比例都是相等的。而絕大部分人之所以平庸,最主要的原因是周圍的環境給人們帶去太多的安逸感覺,使其放鬆自己、滿足現狀、固守平庸;相反,那些有著傑出貢獻的人,他們每天、每時、每刻都會使自己處在一個適度的忙碌狀態中,忙碌中帶著固有的緊迫感、危機感,而正是這些特有的緊張、壓力,激發出內在的無限能量,助其獲得成功。
關於這一定律,有一個很有名的說法,即“鯰魚效應”。
據說,挪威人很喜歡吃沙丁魚,而且喜歡吃活的沙丁魚。在市場上售賣的活沙丁魚往往比死的貴好多倍。因此,為了多賺取利潤,漁民們總是想方設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
可是,盡管做了許多努力,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窒息而亡了很大一部分。然而,有一條漁船卻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下來,但船長始終保守著秘密。知道他去世,謎底才被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以魚——鯰魚。
其中的原理是,當鯰魚進入魚槽,由於麵對著陌生的環境,便會四處遊動。沙丁魚見後,會非常緊張,害怕自己遭遇危險,於是左衝右突,四處躲避。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歡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
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而言,我們的領導、我們的同事都有可能是我們身邊的“鯰魚”,那麼我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就隻能努力和組織保持相同方向,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要往後退,否則就有被吃掉的危險。
也許有一天,我們自己變成了“鯰魚”,那麼,就讓我們和其他的“鯰魚”比一比,看看誰的能量更大。當然,這是一種期待中的理想,而真正的進步離不開不斷地學習。所以,我們有必要保持一種適度緊張和壓力的心理狀態,不斷的向他人學習,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和職業理想。
貧困的折磨或成為你人生的機遇
幾乎所有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善於用樂觀的心態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頑強和努力去跨越一切可能出現的或已經出現的困難和險阻。在此“雙重保險”的作用下,他們才一步步邁過貧困的門檻,進入成功的大門。
追求財富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夢想,為了這夢想,我們不懈地努力,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尋找機會……隻是遺憾的是,到頭來真正能實現富翁夢的確是寥寥無幾。
心理專家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那些後來被列入“富人”階層的人,有相當一部分在其年少時代遭遇過貧困的折磨。而在民間也流傳著“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俗諺。為此,“貧困的折磨是你人生的機遇”一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