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大家開始在樹林裏仔細並辛苦地找起來。結果到天黑累得氣喘籲籲,也沒能找到那片“最完美的樹葉”,最終都空手而歸。眾和尚中,隻有一個和尚心想:這裏的樹葉這麼多,每一片樹葉又各自不同,什麼樣的樹葉才是最完美的呢?於是他便在樹林裏隨便揀了一片完整無損並且很幹淨的樹葉帶了回去,早早地回到寺院裏。
一天很快過去了,老和尚見眾人都氣喘籲籲地空手而歸,唯有這個弟子很平靜地把一片樹葉交給他,便問他:“你揀回的這片樹葉是最完美的嗎?”
隻聽這個和尚答道:“是的,雖然我不知道您說的最完美的樹葉是什麼樣的,但我認為我揀回的樹葉是最完美的。”
接著,老和尚又問那些空手而歸的和尚:“你們都沒有找到嗎?”
所有的弟子都說:“我們盡心盡力地在樹林裏找了,但是根本沒有找到最完美的。”
最後,老和尚宣布自己的接班人是那個揀回樹葉的弟子。
那些因尋不到“最完美的樹葉”空手而歸的弟子們,其心裏都被“完美”給蒙蔽了,豈不知,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事物。隻有那個撿回樹葉的和尚,知道這一道理,於是他便成了師父的接班人。這個故事旨在告訴我們:一味地吹毛求疵尋找心中完美的事物,那麼到頭來隻能什麼也得不到。
反觀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也存在和眾多和尚類似的人呢?他們孜孜不倦地想要得到最好的,認為完美才能解決一切問題。殊不知,很多時候,我們所追求的“完美”,隻是一些美麗的錯覺罷了。實際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其發展都是相對的,即便這一麵看似完美了,另一麵也難免會有殘缺,比如,很多為了追求財富無極限的人,一味地在事業上追求完美,而不惜付出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可他們卻失去了家庭帶來的天倫之樂,丟掉了健康這個革命的本錢。
誠然,對於完美的追求是大多數人天生的一種秉性,或者說是人的一種心理特點,這並沒有什麼錯。因為我們人類也正是在追求中不斷地完善自己,才創造出了如今五彩繽紛的世界。但是,凡事都要適度,如果僅僅因為差缺那麼一點點而終日耿耿於懷或者頑固到底,那就有悖於人生追求美的初衷了。
有一位對愛情持理想主義的男子,一直試圖找一位完美的女子做老婆。然而很遺憾,他直到70歲還沒找到,依然孤身一人。有人問他:“你尋找了幾十年,找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難道連一個完美的女人也沒遇到嗎?”那名男子非常傷心地說:“有一次,我是碰到了一個完美的女人。”那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沒有和她結婚呢?”那個男子說:“沒有辦法,她也正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著名教育家季羨林先生這樣說過:“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你,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和故事中這名男子一樣追求著完美,他們希望事業永遠順達,家庭永遠美滿,婚姻永遠幸福,戀人永遠無可挑剔……
隻是到頭來會怎麼樣呢?事業總會有成功失敗,家庭也總會有矛盾別扭,婚姻也免不了或大或小的痛苦,戀人還是不夠完美。其實,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實的,那種希望所有的事都能夠盡善盡美的想法隻能出現在文學作品裏頭或者完美主義者的希冀中罷了。
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那些過於苛求的人,他們的人生總是相對的極為沉重,生活也是十分的疲憊不堪的。這是因為,過分苛求的人的性格中往往存在著偏執的一麵,他們常常自我較勁、自我壓抑,全然不顧這些會對人的身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有心理學家這樣說:過分苛求自己的人,平時總會感到有很大的壓力,並且經常處於焦慮和疲憊中。一個人的情緒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那麼很容易走上極端,患有各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鬱症等。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對人、對事、對自己都過於苛求,那麼隻能讓自己身陷孤寂、痛苦和焦灼之中。這樣的狀態,恐怕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吧!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學會理性地看待現實,認清自己,在困惑時多一些釋然,少一些苛求,這樣,我們就更能深刻體會生活和生命的意義!
和生命比起來,一切都顯得卑微
健康的生命是人生幸福和事業成功的保障。倘若為了追求理想的狀態而忽略身體的健康,那麼早晚會遭到它的抗議,那時候,再回心轉意或許已經來不及。
對於生命,自古以來有著太多或深刻,或樸素的定義。有人說,“生命是最寶貴的,因為它隻有一次”;有人說,“我們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的確,世界上最為珍貴的東西,莫過於生命。和生命比起來,其他一切都顯得卑微。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並付諸實踐了呢?相反,我們倒是看到很多人因為追求財富,追求心中期待的那份美好而不惜以身體健康為代價。這樣,又怎麼是熱愛生命呢?
不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嗎?如果把人生看作是一連串數字的話,那麼身體健康就是前麵的“1”,金錢、事業、愛情等是“1”後麵的“0”,顯然,人生要是沒有前麵“1”的話,後麵有再多的“0”,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這裏所說的健康,自然是延伸意義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