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適應大學素質教育需求加強教師職業素質建設(1 / 2)

談適應大學素質教育需求加強教師職業素質建設

高教研究

作者:冷德遠

教育興衰,係於教師。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與全麵推進,高等教育代寫論文對教師素質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適應素質教育需求,有效提高教師素質”是目前需要我們重點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大學素質教育 教師職業素質 素質建設途徑

一所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教師的素養,隻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也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因此,“如何適應素質教育需求,有效提高教師素質”是目前需要我們重點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素質教育對教師的需求

素質教育就是培養、提高民族或學生素質的教育,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勞技素質)的教育,是一種著眼於提高人的內在素養、強調人的知識內化和身心發展的教育觀念及教育方式,伴隨著學生成長而持續進行的過程,也是學生素質不斷積累、提升的過程。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要求高校教師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智能潛能,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廣博與專精結合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既是通才又是專才的複合型人才。為適應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高校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做人與成才為根本目的,按照素質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深入地進行各方麵的改革,諸如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育內容、方法、創設有效的教育模式、策略等,其任務複雜而艱巨。這對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指出:“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

二、教師職業素質建設的重要內容

1.師德修養

良好的師德修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也是衡量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身教重於言教。高校教師在從事教學科研的過程中,個人的思想情操、價值取向、道德標準以及敬業奉獻精神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教育和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誌向、具有優秀道德品質的合格人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在教育教學中,注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培育靈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要首先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對師德的基本要求。

2.教育觀念

先進的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教育觀念的核心是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育與社會、教育與人的全麵發展之間的關係。要有效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做到“一切為學生發展,為一切學生發展”;其次,要樹立學生主體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第三,要對立心理內化意識,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道德內化、知識內化與智力內化;第四,要樹立創新觀念,拓展多項思維,善於質疑,打破權威,提出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人格與創新技法。

3.知識水平與創新能力

“傳授知識、培養學生成才”的使命,要求高校教師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一要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理論、學科理論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了解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二要掌握寬闊的跨學科知識,把握本學科與有關學科的交叉、互動;三要掌握教育理論知識、教育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四要掌握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的方法。同時,還要具有科研創新的能力。科研是最好的創新活動,教師的創新能力主要體現為他的科研能力。對高校教師來說,科研既是一種基本能力,也是一種責任,它是創新教育的基礎,也是時代和社會對教師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