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
高教研究
作者:童俊豔
人文素養的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將人文科學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旨在探討大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大學語文 教學 人文素養
一、人文素養的涵義
人文素養據《辭海》的解釋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它既蘊涵著曆代人的宇宙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人格理想和終極關懷,同時也蘊涵著他們為了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而不惜犧牲一切、執著追求的精神。用通俗的話講,人文素養應當是一個人的知識、文化、氣質、修養、精神、意誌等的總和。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將人文科學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人的相對穩定的內在品格。
二、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發展,國民的人文素養非常重要。全民的人文素養的提高可以極大的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使社會形成良好的秩序,人人都遵守秩序,人人都依照社會規範行事,那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就會大大加快。而一個國家國民人文素養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而人文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從學生時代抓起,大學生正處於人生重大的轉折點,也是人生觀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
可是當前我國大學生的人文素質現狀不容樂觀。人文素質教育尚存在較大差距,表現在不少學生行為不文明,社會公德意識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處理人際關係,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對民族曆史優秀文化、優良傳統了解甚少。大學語文中的文學作品是最富有人文特色的載體,更是提高人們的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它就像一條清甜的河流,可以滋潤學生心田,啟迪學生心智,完善一個人的人生。所以,人文素養的教育正是大學語文教學的特長。
三、人文素養教育的途徑
(一)在課堂教學中,強化人文素養教育
1.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使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在世界範圍內具有深遠的影響。《大學語文》所選的作品本身都負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元素,能以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感染學生,使他們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我在教授古代文學作品時,經常以古人在作品中所體現的高尚理想和人格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來感動學生。西漢時期的大史學家司馬遷憑著“古之成大事者,非有超世之材,亦有堅忍不拔之誌”頑強的意誌和毅力,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完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曆史著作《史記》,為人類留下了一份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思想形象,有效地進行思想熏陶,以激勵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及心理品質。
2.通過大學語文教學,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審美教育對於當代大學生尤其重要,我們要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辨別美醜、真假、善惡的能力。通過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的欣賞,培養審美能力,使人熱愛真善美,厭棄假惡醜,陶冶情操,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全麵健康的成長。